玻璃价格在2020年出现罕见走势。以4月中为分水岭,呈现出“V”型反转——疫情利空下,前期价格直线下挫,4月中旬超跌反弹,8月份价格直线拉升。
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浮法玻璃全国均价已经突破2019年的高点,创近十年高点;郑商所玻璃期货主力合约创下上市以来最高价格,由年内低点反弹超六成。
一时间,玻璃赚足了市场的眼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玻璃产能持续收缩,叠加需求端的放量增长,供需两旺将行情推至高潮。不过,价格大涨大跌之后,业内对市场价格出现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当前价格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价格已经出现“泡沫”。 另一观点认为,只要市场供需好,价格就不算“泡沫”。
当前,玻璃价格较高位已略有回调,市场出现明显的恐高情绪。今年,玻璃为何走出如此罕见的行情?被疫情打乱节奏之后,市场是否还能对传统的“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抱有期待?
快速上冲
8月初,玻璃期货主力2009合约强势突破7月创出的高点1745元/吨之后,持续大幅攀升并于8月11日涨至1968元/吨,创下该品种上市以来最高价格,由年内低点反弹超六成。随后多空减仓盘面回落,2101合约成为主力合约并于8月26日跌破1700元/吨关口。受现货坚挺支撑,主力合约大幅贴水现货难以持续,玻璃2101合约于8月最后一周快速收复失地。
8月31日,玻璃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触及涨停价1871元/吨,A股市场上,相关玻璃概念股也表现活跃。截至9月3日下午收盘时,玻璃期货主力收报1794元/吨,较高点回落174元/吨,连续多日震荡之后,依旧居于历史较高位。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玻璃上市公司中,福莱特上涨101.48%,旗滨集团上涨 56.6%,长海股份上涨48.51%,福耀玻璃、中国巨石股价涨幅均超过30%。
另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截至8月20日,浮法玻璃全国均价已经突破2019年的前高,创近十年高点,从各区域价格看,低价区基本突破1800元/吨,高价区很多厂家出厂价已达2000元/吨甚至以上。
河北沙河市一直是我国玻璃的集散地,产量曾经一度占据全国20%以上。这里成为玻璃市场跳动的心脏。近期出现的玻璃涨价潮,在这里早已暗流涌动。
面对玻璃原片价格持续上涨,一边是玻璃加工企业提前备货,以加大库存;另一边,玻璃生产企业产销率一度高达200%。
一位多年从事玻璃加工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近期玻璃涨价速度太快,从7月底开始,公司就加大了采购量,至8月底时,玻璃原片库存已经是往年同期的4-5倍。
而对于玻璃生产企业来说,玻璃价格持续攀升背后,工厂库存产销一片热火朝天。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聚江告诉记者,“往年的库存应该比现在的库存要大一点,大概每天就是四五天的产量,现在的库存应该是当天的产量,今年普遍销量应该是好于往年。”
河北望美实业集团期货部负责人霍东凯表示,“最夸张的时候,一天产销比能达到200%以上,意味着我们一天会卖到两天的产量。近一段时间产销率有一些下降,基本上可以维持在70%左右。”
不过,玻璃涨价速度太快,终端已经开始出现抵触情绪。至8月底,玻璃原片进货价格较往年同期高出200到300元每吨,8月份上半个月就涨了150元每吨。有玻璃加工企业表示,“面对成本上涨,加工企业只能提高售价,但是下游客户却难以接受这样的价格。”
上行动能
玻璃价格不断上冲背后,是阶段性供需错配的结果。
宏观来看,玻璃行业受到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限制,除老旧产能的置换外,禁止新投、新建产能,从源头上就切断了玻璃供应端的增长空间。Wind数据显示,从2016年以来,玻璃行业在产产能最高便是2018年4季度,近4750万吨/年,即便在今年超高利润的驱动下,行业在产产能截至8月底也仅为4670万吨,并未超过2018年的高点。
微观来看,受到2020年一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玻璃生产线大批量放水冷修,尤其是一些超龄的老旧生产线。据隆众资讯统计,2020年1~7月份国内浮法玻璃生产线放水冷修共18条,涉及日熔量11950吨/天,而二季度放水冷修生产线数量高达10条,占总数的55.56%。尽管近3个月玻璃生产线点火、复产数量较多,但由于玻璃点火和出产品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供给增量相对玻璃生产线点火、复产也有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