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0年1-8月数据进行的全年预估来看,整个产业的规模短期是有调整的。2020年预计制冷空调全行业的规模是5656亿,同比下降9.47%。从这个数据可见,2020年行业面临非常大的调整压力,企业的经营状况也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对比不同的行业应用,工农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韧性,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另外,制冷行业的下降幅度是要远远低于空调行业。疫情之下,空调产品受到安装因素的影响,但制冷产品在宅经济的推进下反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对冰箱的更新换代需求。空调2020年预计下降16.4%,除疫情外,今年的天气不热,雨水相对频繁也是影响因素。价格也有大幅度的下调,品牌竞争呈现白热化。
核心供应链体系,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芯片、制冷剂等,从成长性来说,基本上体现了和下游趋势的一致性。但是由于上游供应链行业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所以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着重来看几个产品:
转子压缩机和全封活塞压缩机2020年将实现增长,两者目前出口都是正增长,同时还有广泛的应用下游支撑,以及大冷量市场拓展的原因。
制冷剂R32预计2020年将实现6.82%的增速,这也代表了整个制冷剂替代的趋势和方向。
芯片领域IPM的增长预计将达到20.5%,这是能效升级变频化趋势一个最直接的体现。
站在十年的长周期看,整体的品牌趋势是进一步集中,但涡旋压缩机和制冷剂出现了下降。尤其是涡旋压缩机,十年前TOP5品牌的集中度基本上是100%,2020年降到了89%,一方面是因为国产品牌的高速发展,另外就是转子压缩机的进入。
整机产品,空气源热泵的企业集中度在10年间有了很大提升。家用空调也在2020年出现了很大变化,TOP5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表现出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整个企业经营面临重大挑战。
从行业几大核心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对比来看,有两个典型的特点:
一是营业净利润的下降幅度要远高于营业收入的降幅,这其中有企业经营的边际成本原因,另外就是价格的冲击不仅局限于整机端,还传导到了上游设备端,上游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二是有领先战略布局的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重点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和三花智控,二者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降幅都很小。美的集团的线上营销和产品多元化布局支撑了稳定营收;三花除了在传统产品保持领先优势以外,在新能源热控系统的快速发展也给了足够支撑。
内外销格局方面,不同产品的出口依存度有着很大差异。
家用空调的出口依存度达到了42.7%,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商用空调和空气原热泵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来推动产业发展。在全球疫情泛滥的情况下,走出了不一样的格局。家用空调出口基本上保持稳定,商用空调出口却受到了很大冲击,而空气源热泵意外高增,1-8月份增长37.7%。
国际循环:巩固规模优势,加速产业升级
对于双循环的话题,先从国际循环说起。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制造发展具备规模优势,但同时在优势基础上还面临一些需要提升的短板。
首先看三个产品的出口季节特征。家用空调在1、2月份有一定的调整,到3月份以后都是处于正向增长;相反商用空调从1-8月份持续8个月负增长;空气源热泵3月份开始快速增长,6、7月份以后增长超过了100%。
在此基础上从全球角度来看一下三个产品的布局。
家用空调产品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在物流和运输方面非常便捷,呈现出集中生产和全球营销的制造布局。对比三大白电来看,洗衣机和冰箱冰柜在欧洲和美洲还有很大量的制造基地,而空调仅亚洲的集中度就高达96.6%。
家用空调生产前三大国家是中国、泰国、印度,2020年的规模预测分别是1.4亿台和1143万台、571万台,中国占到了全球家用空调制造80%的份额,在规模上是遥遥领先的。这样的优势支撑了中国家用空调的稳定出口。
商用空调,产业在线初步统计2019年全球的销售市场规模约为1385万台,结构方面和家用空调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不管是销售还是制造基地分布都非常均衡。因为商用空调的产品体系相对多样化,而且每个产品的使用方面有着典型的地域化特征,比如美国大量应用单元机和屋顶机,日本多联机使用广泛。
中国商用空调在整个全球制造的占比约为30%左右,细分产品来看,多联机、离心机、螺杆机大概占30%左右;模块机占比较多,达到73%;单元机在全球制造占比仅有27%。在这样的分散布局下,商用空调出口今年前8个月持续下降,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空气源热泵在体量上和前面两个产品相比,是非常有限的。产业在线初步统计2019年全球空气源热泵的需求量在365万台。一个非常典型的原因就是,空气源热泵的主要应用是热水和采暖,这两个方面可以有很多产品来提供,如电热、燃热、壁挂炉都可以满足需求,比如在北美更多是用商用锅炉来采暖。
空气源热泵的海外需求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的日本,2020年前8月中国出口法国、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都实现了50%的增长。主要因为疫情下的宅经济促进了当地对家庭泳池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空气源热泵出口的增长,这种短期高增长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接下来以压缩机为代表看一下整个全球供应链的布局。转子压缩机和涡旋压缩机两个产品体现出了和下游应用非常趋同的特征。
首先是规模的趋同性,转子压缩机总量已经达到2.3亿台,和家用空调总体需求非常匹配,而且在家庭中央空调里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所以需求量要超过家用空调。
其次是结构的趋同性,中国转子压缩机的全球占比是91%,比家用空调的80%还要高,中国制造在供应链的优势还要更加显著。涡旋压缩机美国占比达到了45%,和整个商用空调的结构非常趋同,与美国单元机的需求匹配。
压缩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技术发展方向,就是向大冷量发展。十匹以上的转子压缩机在广泛应用,涡旋压缩机冷量也在不断提升。
总之,整个产业的销售规模和制造规模还有供应链基础都是非常强大的,但也有明显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高端制造设备的缺乏,现在很多智能工厂在快速建造,但工厂里核心的设备还是来自于国外进口。
第二是自有品牌的比例较低,因此很少有话语权。国家现在提出一个强基工程,就是因为核心基础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缺口。芯片方面,以MCU和IPM在三大白电中的应用来看,家用空调直流风机的国产化比例仅仅为0.2%。
因此,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还有很多需要提升和技术创新的方向。
国内循环:大市场支撑,双轮驱动把握方向
国内循环方面有大市场的支撑,一起看双轮驱动下三个产品的发展方向。从需求端看,对比三大产品国内需求量在全球的结构占比,商用空调的比例相对来说较低,中国占全球市场的比例是28.6%,家用空调基本上达到了46%,空气源热泵是64.8%。
从1-8月份三个产品的季节特征来看,和出口又体现出了不一样的趋势。一季度大幅下降,二季度以后商用空调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家用空调到6月份开始恢复,之后稳定增长;空气源热泵增长是7、8月份才开始启动,而且是微量增长。
这三个产品不同的成长性表现是因为背后的驱动因素不同。
首先看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持续5个月的增长,1-8月的累计增量已经达到了-0.3%,除了1-3月份外,都有投资增长促进了商用空调的发展。投资的方向,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和新基建,成为整个商用空调增长最强力的支撑。
其次看消费。1-8月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名义增速是-8.6%,实际的增速还要更低,8月份公布第一次转正,也是指名义增速。另外还要考虑其中的结构,最主要的增速来源于基础需求,比如粮油、医疗用品是正增长的,但家用电器是下降的。
所以说空调在双轮驱动主要来自于投资,这是短期市场的核心推动力,而消费增长是个长期过程,要关注长期变化的趋势,有三个核心趋势:
第一就是变频的加速,能效升级对整个变频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从三大白电的变频化趋势看,冰箱能效标准实施的时候,变频提升了20%多;洗衣机政策实施的时候提升了约10%。空调新能效标准实施以后将会有的多大提升,预计2020年的变频结构比例为61%。
第二是集成化的发展。随着智能家居和精装修的发展,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目前以舒适家居系统下的整个冷暖产品集成化是需要系统关注的。
第三是数据化转型。数据化高速发展改变了整个生活生产的节奏,而疫情加速了整个数据化的发展,从健康功能的广泛使用、全系列的数字化营销,再到全流程的产品数字体系跟踪,都是数字化加速的体现。传统模式只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单一方向,引入数字化以后,实际上在任何节点都可以形成自己的链接,每个链接点都有可能形成的起点,使得所有的渠道变革都有可能去实施。
总之,短期内整个产业面临一定的调整,非常坚定地认为基本盘没有改变。从双循环角度看,国际市场方面,中国制造的优势非常稳固,出口对于家用空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国内市场需要关注整个双轮驱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长期来看,要关注变频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