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现今塑料的使用量是半个世纪前的20倍,而预计未来20年内塑料的生产量和使用量还会再翻一番。
在此背景下,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尤其是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使塑料污染治理面临全新形势和挑战: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持续上升,而治理模式仍未形成、替代品不足。
对此,相关部门要求,到2022年,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能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出,塑料用品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短期内‘既要用,又要解决产生的问题’。
循环经济由此被提到日程中来,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目标。减量、替代、重复使用、回收利用等是重要手段。
在替代品的生产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并不需要太担心。数据统计,2020年底涉及禁限塑料制品的消费量在30万吨左右,而同期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在40万吨左右。据专家介绍,至2025年底,相关政策中涉及禁限的塑料制品总需求量预计在百万吨以上。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需求端倒逼行业转型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耗、在生产端开展生态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投入,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完成,而这也正是阻碍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难点之一。
现代治理体系相比传统的治理体系更强调多利益主体的高度参与,需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利益主体通过行使和分配政治、经济、行政权力来管理国家或公共事务,要求各主体有必要意识到需承担塑料污染治理环境责任,从而达成共同应对塑料治理难题的共识。
除此之外,也有专家提醒道,形成更加完善的塑料循环经济系统,除了政府和社会治理,还要突破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尤其需要在重大产品和关键节点从分子层面形成塑料循环的根本创新解决方案。
尤其是在塑料回收上。据有关研究,从全球塑料废物流向看,回收的塑料废物仅占35%。我国当前塑料回收行业中低端产品相对过剩,现在则面临走向高端化的新机会,随着市场上对再生塑料逐渐重视,质量更优、更具创新的产品需求逐渐增大,并为行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另外,塑料制品是石油加工制成的,如能得到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污染,还能提高我国稀缺的石油利用效率。
2020年1月和7月发布的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明确了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推进的时间表。在此基础上,各地方积极响应,截至10月底,全国范围内已有28个省(区、市)公布了省级实施方案,整体部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还有3个省(市)的省级方案也正在抓紧制定中,预计年底前印发实施。
顶层设计上的完善为下一步的治理夯实了基础。由此可见,构建塑料污染治理的循环经济也指日可待。
(关键字: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