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王一君:传承创新 讲好中国陶瓷故事

2020-12-8 14:08:25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揉捏制坯,抟土成器;一刀一凿,精雕细琢……在北京参加完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返回淄博没几天,王一君又迅速在工作室忙碌了起来。

此次表彰大会上,王一君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荣誉背后是他30余年来对陶瓷艺术的敬畏与追求。

生于淄博,长于淄博,父母是陶瓷厂工人,从小耳濡目染,王一君对陶瓷很有感情。这一点,在和他对话时就能深刻感受到,他说,那是骨子里的东西。而这,也影响着他的职业发展方向。

在专业艺术院校系统学习后,王一君回到了家乡的陶瓷厂,接过父母的接力棒,融入了陶瓷艺术的世界。在他看来,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对自己的事业心怀“虔诚”,而不是仅仅把其当作一份谋生的工作。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国企改革浪潮袭来。“陶瓷厂一下破产了,我们都成了下岗工人,心情很低落,也觉得很可惜。”回忆那段日子,王一君感慨万千。

看着身边很多同事开始转行“挣大钱”,王一君也在思索自己的未来。“就此转行,可以,但之前的学习、工作经历,就全都浪费了,也没法把淄博陶瓷技艺传承下去。”凭着内心的那份“虔诚”,王一君团结部分同事,决心坚守陶瓷行业。

缺资金、没设备,他们就用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用“土办法”继续做陶瓷。如今,他们每个人都实现了自我成长,成为推动淄博陶瓷艺术由黯淡走向辉煌的中坚力量。

陶瓷行业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需要融汇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在多年的陶瓷作品创作过程中,王一君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传承,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创新,就是赋予作品时代内涵,让陶瓷艺术作品与时代同行,鼓舞时代士气。

他的作品《点赞新时代》,便是传承创新的典范之作。“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翻阅《礼记·月令》时,王一君产生了把“萌者尽达”的意象感觉用陶瓷形式表现出来的念头,于是,创意出既似“种子发芽”又如“拇指跷起”的形象造型设计,把“萌者”的初心萌始和对“尽达”的蓬勃发展之叹有效融合在一起,反映我们国家新时代的繁荣强大和人民对当今幸福生活的赞美。

作为行业领军人,王一君参与制定了3项陶瓷门类山东省技能大赛标准,总结刻瓷技法三要素,创新刻瓷技法与釉色结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百花杯”特等奖,打破了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奖项历史纪录。

他还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金奖、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陶艺学会优秀作品交流奖等奖项,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馆、卢浮宫等重大展览。他创作的许多陶瓷作品和设计的陶瓷产品,契合了大众生活用瓷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新需求,起到了很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凭着过硬的创作水平,王一君以陶瓷艺术作品服务大国外交十七年。多次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创作国家领导人赠外国元首的外事国礼,以工艺美术文化展现大国气象的深厚底蕴和传承创新精神,高超技艺和艺术水准得到广泛赞誉。

他还深挖齐鲁文化要义,赋予山东陶瓷“君子比德于玉”的内涵品质和“开放、包容、创新”意蕴,为工艺美术文创产品发展和山东对外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

在做好作品创作的基础上,王一君还致力于陶瓷技艺的传承保护。他着意研究推进工艺美术的非遗传承保护和与时活用,应邀为教育部、文旅部非遗培训班授课,兼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带徒授艺,培养出许多工艺美术大师、技术能手、突贡专家和高技能人才。

在传授技能的同时,王一君注重综合修为和品质德行。他以身作则带领徒弟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为工美艺术队伍建设和产业提升及工美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他培养的多名聋哑人徒弟,成为山东自强模范和工艺大师。他还着力推动工艺文化进校园,兼职产业教授、工创导师,力促校地融合、助推成果转化。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王一君表示,要以此次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为激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工作室全体人员,创作出更多展现新时代风貌的优质作品,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在推动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字:陶瓷)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