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消耗近1400万吨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但包括废料在内,去年国内供应量仅为200万吨左右,采矿产量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
铜市场研究总监尼克·皮肯斯(Nick Pickens)展示了两张图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面临的重大铜供应挑战。
进口精矿,包括来自非洲和其他地区约30家中国拥有的矿山的精矿,目前供应了该国40%的需求,在过去十年中,这一比例翻了一番多,因为进口量每年都创下新纪录。
除了全球采矿项目的外国直接投资外,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斥资160多亿美元收购海外铜业公司和资产。
嘉能可在将秘鲁的Las Bambas出售给一家中国财团,2016年中国钼业以26.5亿美元从自由港收购Tenke Fungurume矿,以及紫金矿业与伊万豪矿业在卡莫阿-卡库拉矿的合资企业,都是三个引人注目的例子。
"日本模式'
如果中国要仿效日本的模式,确保长期供应以满足其下游产业的需求,那么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日本通过住友、丸红和三井等知名公司收购了数十个项目的少数股权和合资企业,成功地拥有了其进口精矿中70%的铜。
尽管按绝对值计算,中国的金属精矿产量略低于120万吨,但中国在海外拥有的公司仅供应中国需求的20%。仅仅在过去几年里,炼油厂建设的需求就大幅增长。
争夺非洲
当被问及哪些地区具有最好的投资潜力时,皮肯斯说,这与当前的环境非常吻合,尽管随着这两个最大的生产国的政治压力增加,投资智利和秘鲁已成为一个风险更大的提议。
皮肯斯表示,中非铜矿带的巨大储量仍然很有吸引力,北美也是如此,厄瓜多尔和阿根廷可能成为下一个铜矿边界。
中国在非洲享有相当开放的领域,其头号铜——至关重要的是钴——的目的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延伸,但刚果目前正为其中一些投资感到恼火。
未来中国可能还必须与必和必拓等竞争对手,该公司最近表示,它可以考虑在进入厄瓜多尔之后,考虑赞比亚、刚果等过去不走运的地区(与DRC的艾文霍对联必和必拓的传闻仍在当下)。
(关键字: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