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月,全国水泥价格不断攀升,水泥股票也有强劲的表现。但5月后,大批新建投产的水泥产能逐步冲击市场,6月在农忙、雨季、限电等影响下,水泥市场需求开始低迷;7月的高铁事故使得全国高铁建设放缓、股票市场迅速反映,水泥股价大跌;其后水泥价格也开始滑落,4万亿投资进入末期、CPI高企,国家信贷紧缩,基础建设投资放缓,诸多不利因素浮现,水泥市场悲观情绪逐渐浓厚。
业内本期待10月的水泥市场能打破低迷进入传统的旺季,怎料国庆节前华东地区价格联盟出现松动,部分企业出现下滑,使稳健了3个月的长三角地区价格下滑10-20元/吨,国庆节后广西、贵州水泥价格也大幅下滑30-50元/吨,河北、江西、福建多地暗降价格,可见市场需求并未明显好转,业内已普遍认为今年四季度水泥市场“旺季不旺”已成定局,更加剧了市场唱“空”的强势。不过笔者认为我们在诸多不利因素中仍可以看见水泥市场的几缕曙光。
一:业内对下半年价格期望太高
往年上半年水泥市场都是波澜不惊的,2009、2010年上半年P.O42.5散装价格均在360-380元/吨徘徊,而今年上半年水泥价格由于承接了去年限电拉升起来的高价位,春节后个别地区虽有小幅下调,可总体上从3月再次开始爬升,在5月达到最高价430元/吨。由于上半年的超预期表现,业内预计在下半年旺季时定能越过500元/吨的大关。可是5月下旬以来,水泥价格一路走低,到目前已降至410元/吨,正所谓期望带来失望。
其实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相比去年处于上升通道的同期价格,今年价格亦然高出了15元/吨,目前水泥需求增长确实放缓,可是从当前各地的水泥企业库存来看,压力并不大,4季度水泥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小。水泥企业上半年利润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当前只要维持现有价格,水泥行业在工业部门中业绩已经是佼佼者。
图一:2009-2011年全国P.O42.5散装水泥价格走势对比图
二:产能过剩因地而异
“十一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增长迅猛,据水泥协会统计2010年以来新投产点火的熟料生产线超过200条,新增熟料能力按设计产能为2.55 吨,保守估计将形成4.5亿吨水泥能力,都将在今年,特别是下半年发挥产能;而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落后产能淘汰量之和,充其量在3亿吨,新增4.5亿吨水泥能力已超出市场的容量。
全国各地的水泥供需关系各有不同,如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水泥需求增长已经放缓,可是东部 新建的水泥产线已很少,区域市场内通过前期兼并重组也有了市场控制力很强的龙头企业,目前联合其他水泥企业限产保价意愿强烈,所以现在长三角地区水泥价格依然是全国较高地区,从根本上稳住了今年水泥的价格。
西部地区是新增产能的爆发区,是现阶段产能过剩的重灾区,这有历史原因,也是投资者盲目跟风所致。其中的西南地区是目前全国水泥价格的洼地,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很困难。如果我们从长期看,西部大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西部地区的机场、公路、铁路、城镇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都需要水泥,这不同于东部市场,西部市场目前还处于成长期,需求还会增长,产能过剩只是短期之痛。况且目前来看,西部地区水泥企业有原材料、人工、以及水运等成本优势,可以一定量的销往东部高价市场,以减目前的燃眉之急。
为确保供需平衡,阶段性、区域性的限产将是水泥企业维持价格的唯一出路。
三:行业良性竞争有利水泥业发展
从下表可以看出贵州、重庆、四川是产量增长最快的前三位,而该三地区也是全国水泥价格最低的,如贵州地区国庆节后限电结束价格立马下滑到原型;还有就是西北地区如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内蒙西部地区也是类似情况。目前这些地区价格竞争激烈,区域内缺少龙头企业,企业联合协调限产暂时不可能,这也是市场的残酷性,落后工艺的立窑企业在政策和市场竞争下,生存将会越来越困难,价格竞争迫使企业注重内部管理、成本控制,生存艰难的中小水泥企业主会脱离行业的意愿,毕竟水泥业是个投资大,回收慢的行业,这增加了中建材等龙头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小水泥企业的谈判筹码。
表一:2011年9月全国各省区水泥产量同比增长前5位
地区 |
产量(万吨) |
同比(%) |
全国 |
151253 |
18.11 |
贵州 |
3512 |
66.43 |
重庆 |
3886 |
34.52 |
四川 |
11144 |
32.18 |
陕西 |
4706 |
29.72 |
青海 |
796 |
29.58 |
其实华东地区水泥企业07、08年也经历过这样的艰难时期,可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时期,南方水泥果敢出手重组了大批生存艰难的民营水泥企业,铸造了辉煌一页。最近中建材已透露将组建西南水泥,整合目标是水泥产能1亿吨,计划整合100家左右水泥企业。所以长期来看,拥有区域龙头企业后,西部水泥价格还是呈现涨势的。
面对当前的市场压力,笔者相信水泥行业各界人士都将采取不同对策,最终在产业技术进步、大集团规模成长、市场规范、最后到产业价值理性回归,摸索出一条行业健康成长之路。(文/杨林)
(关键字:水泥 水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