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采购方式相结合
实行定点印刷之前,不少采购单位的印刷业务通常委托比较熟悉或者距离单位较近的印刷企业完成,独自运作成为早期印刷业务的特有印记。那么,对于部分印刷业务频繁且习惯了部门独自运作的印刷采购,如何制定明确的操作规则?
国采中心为此设定了一个明晰的运作框架,坚持自行采购、定点采购和公开招标限额以上进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采购方式,依照单次或批量采购金额大小制定有针对性的采购程序:单次或批量采购金额在2万元以下的可在定点内或定点外自行采购;2万元至20万元的,各采购单位可在定点印刷厂范围内直接确定承印企业;20万元至120万元的,由各单位组成采购小组在定点范围内选取3家以上进行综合比较后采购,相关采购材料报国采中心备案;单次或批量采购金额在 120万元以上的,由国采中心组织公开招标。
供应商发力政采市场
据熊华介绍,为了赢得政府用户的青睐,其所在的北京朝阳印刷厂有限责任公司就针对政府采购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服务。
“考虑到政府部门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对印刷业务不太熟悉,我们专门推出了许多贴心服务。比如,设立了专门的编辑部门,实现从编排、印刷到装订的‘一条龙’服务。还有不少政府部门的印刷品是要下发到其管辖厅局的,我们还负责物流配送。”
“政府采购是个大市场,只有大家满意才是真满意,互惠互利,共赢才能共发展。”冯孝明这样感慨道。
短评:内部印刷厂的方便之门还能开多久
提起印刷采购,不少业内人士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历史遗留问题”。原来由于行政体制、工作需要等原因,相当一部分采购单位在市场化以前都有自己的印刷厂或是文印室,这些内部印刷机构因为对单位的依存度过高、市场竞争力差等原因,完全市场化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历史原因,使定点印刷实施初期,相关部门在权衡后专门为这部分印刷厂开辟了“特殊通道”,规定单位内部的印刷业务可以交由内部印刷厂来处理。这种模式的存在可以说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采取的一种变通方法。
诚然,我们要正视历史和客观存在,但变通的意义在于给采购单位一个适当的过渡期,变通不是一味的、无休止的大开方便大门、特殊大门,有内部印刷机构的采购单位应有这种改变现状的意识,努力让这些企业尽快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中来。
来自政策层面的声音也无不传达着这种思想,2009年10月,财政部、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正式下发了《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就服务外包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作出了政策性指导。《指导意见》提出,各级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加大服务外包的宣传力度,改变国内对外包模式的传统观念。要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鼓励采购人将涉及信息技术咨询、运营维护、软件开发和部署、测试、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培训及租赁等不涉及秘密的可外包业务发包给专业企业,不断拓宽购买服务的领域。凡购买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外包服务,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外包企业的服务。无独有偶,广东省财政厅近日也出台了《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广东将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试点工作。
无论是九部委的《指导意见》还是广东的《意见》,都传达了一个思想,那就是今后利用外部资源,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原来由政府内部完成的工作将成为政府机构改革的主流方向,印刷采购的完全市场化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光环”不能无休止地普照下去,要生存,这些内部机构必须不断自我完善,接受市场竞争大潮的历练。
据悉,新闻出版业方面,深圳市共有公开发行的报纸14家、期刊38家、图书出版社2家、音像出版社4家、电子出版公司1家、互联网出版单位8家。2011年深圳市图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515种,总印数1085.6万册,比上年增长近10%;全市杂志出版印数2453万册,同比增长8%。
印刷业方面,2011年新设立印刷企业200家,同比增长14%;印刷业总产值达346亿元,比 2010年的336亿元增长3%。2011年“全国印刷百强企业”评选中,深圳有21家企业榜上有名。据了解,深圳印刷经过30多年发展,不仅在全国具有品牌效应,而且在世界也享有较高知名度。深圳的外向型印刷企业约有800多家,深圳印刷企业有一半的产品要销往海外,成为中国重要的印刷品出口基地。
据了解,2012年,深圳将继续培育新闻出版产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力争把深圳市的数字出版业打造为“文化+科技”的示范行业。同时,印刷产业结构升级将抓紧进行,将努力打造具有“文化+科技”的印刷行业特色,全方位推动印刷业在“十二五”期间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以及“标准化”工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2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超过4个百分点。
本月20个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3个行业达到50%以上;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7个行业低于50%。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来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于50%;国有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低于50%。
针对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2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回调趋稳的态势。从行业指标来看,同上月回升的主要是以农产品(11.87,0.07,0.59%)为原料的轻工业有所不同,本月对工业增长有主导作用的重工业相关指标明显回升。但从出口、投资等需求增长情况看,预计未来经济增长仍将有所回调,但幅度趋于缩小。购进价格指数的明显提高,主要反映了输入性涨价因素影响。”
新订单指数继续小幅上升。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1.0%,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2个行业高于5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生产指数稳中有升。本月生产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3个行业高于50%;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7个行业低于50%。
进口指数和新出口订单上升明显。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回升4.2个百分点。 20个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2个行业高于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本月进口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3.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11个行业高于50%;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行业低于50%。
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本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高于50%,其余行业均低于50%。
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扩大。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4.0%,比上月回升4.0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13个行业高于50%;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7个行业低于50%。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说明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制造业的28个行业大类,每个行业按其规模比重分配样本企业。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分层PPS抽样从全国制造业企业中抽取820家样本企业,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量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 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
(关键字:印刷规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