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转型时期,GDP指标从8%-9%下调到6%-7%,2008年出台4万亿投资把国内水泥需求拉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而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减少,高铁建设减速,房地产市场限购调控,水泥的高需求状态急剧下降至“零需求”。
2012年1-4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5592亿元,增速较1-3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7%。而1-4月份水泥工业水泥产量累计完成59168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4月份单月完成19666万吨,同比增长4%,我国水泥产量增速随固定资产投资而回落。
今年春节以来,全国除去东北地区的水泥价格出现上涨外(有价无市,成交清淡),华东、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水泥价格陆续出现下跌行情。特别是2010年下半年由于限电限产,华东地区的价格大幅爬升,后作为全国限产保价的“典型示范”地区,保持21个月450元/吨左右(散装P.O42.5为例)的高价位,但今年3月后价格确大幅回落,跌至目前330元/吨,跌幅近三分之一。
华东地区价格最先下滑的是安徽省,安徽历来是华东地区熟料生产基地,利用长江便宜水运销售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粉磨站,添加混合材料后粉磨制成水泥销往各地工程。3月底安徽当地水泥企业在春节停窑后陆续恢复生产,即使今年春节停窑时间已经相比去年延长,但下游工程需求却迟迟没有回暖,新投产熟料生产线投放市场,逐渐有企业开始暗降以促进走货,4月初安徽主导企业的P.O42.5散装水泥主流出厂报价降至 300-330元/吨。
此下滑趋势逐渐蔓延到下游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后传导到江西、山东等地。4月中旬江苏地区每次降幅为10-20元 /吨不等;浙江地区由于天气有所好转,企业销售尚可,价格起先只是小幅下调5-10元/吨不等,但终究外来低价水泥业促使其加大下调力度。
面对着严峻的价格下跌压力,南方水泥、海螺水泥等华东地区主导企业再次倡导协同停窑限产,于是江苏从4月18号开始再次停窑10天;浙江杭州地区从4月22号左右开始停窑,时间也为10天。虽停窑期间价格暂时稳住,但随着安徽、山东等地外来水泥的进入,南京地区不同企业出厂报价差距已相当大,较低的在280-315元/吨,较高的在380元/吨,而散装成本价在270-280元/吨,竞争日渐吃紧。
5月中旬江苏、浙江水泥企业停窑结束,停窑限产、降价走量的组合策略并未使库存压力得以减轻,于是华东地区下调风迅速蔓延开来,终于上海高标号P.O42.5与P.O52.5散装水泥同步大幅下调40元/吨,以应对疲软的市场需求,上海价格与周边江苏、浙江地区一直保持40元/吨价差,面对江浙地区的下调风,上海地区下调宣告华东整体价格回落至2010年涨价前的水平。
关于华东地区的后期走势,目前来看,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以及新增产能释放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今年上半年的华东水泥市场相比去年的旺季难以再现。6月后江苏、浙江水泥市场可能依然会延续弱需求、高库存的态势,但价格目前已接近成本线,三季度价格还将低位徘徊。
(关键字:华东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