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水泥市场竞争白热化

2012-6-19 16:24:34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杨林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河北一水泥企业老总反映今年是十年以来水泥市场最差的一年,水泥销量罕见低迷,压迫北京、天津、河北地区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区域内水泥企业为抢夺客户资源,返利、开大票、赊销等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行业压力愈来愈大。

今年4月下旬以来河北唐山、石家庄等地的熟料价格不断下滑,下游搅拌站、房地产客户的水泥需求特别差,河北地区的水泥企业竞相降价跑销量,可是价格战术并不有效,水泥企业之间你降我也降,谁也不能抢走客户,呈现让利不让市。目前石家庄地区高标号P.O42.5散装水泥报价跌至270-300元/吨,P.S32.5袋装水泥报价跌至230-260元/吨,累计跌幅累计在30-60元/吨。

目前北京市场C30混凝土报价在370-400元/立方米,需求低迷使得商混站开工不足,北京金隅、冀东等主导水泥企业窗口报价维持高价,但P.O42.5散装市场主流成交价格已降至380-420元/吨,外地入京的报价还要低,累计跌幅达到80-100元/吨;天津市场竞争尤其激烈,P.O42.5散装主流报价在330-350元/吨,也有低至320元/吨的外地进入水泥,累计跌幅30-50元/吨。

虽然如金隅、冀东等主导企业在4月份初,期望通过学习华东地区的停窑限产来维持熟料、水泥价格,但由于没有河北当地众多小企业以及周边省份水泥企业的配合,外来低价水泥不断进入冲击市场,在6月份没有等待到市场需求明显回暖,另外新增产能陆续开工投产,在此市场大幅下滑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内的水泥企业对后期市场信心普遍不足,大家的认识不统一,前期会议协商限产保价被参会企业有限度,或者不执行,特别是区域内众多中小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狼”性的商业思维逐渐显露,如前文提到的返利、开大票、赊账等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最后连某些大水泥企业也没有抵抗住这波风潮,据悉有的水泥企业其一个搅拌站客户就能欠其上千万的款项。

有水泥企业资深人士给笔者总结水泥企业的市场心态:一是当市场底部往上走时,企业协同能有共识;二是当处于需求旺盛时,企业也能有共同认识;三既是市场下滑时,企业各自的利益就体现出来了,由于京津冀地区水泥企业众多,如唐山、石家庄等地素有“水泥窝”之称,今年区域内量价齐跌使得小企业有各自盘算。

虽然6月初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新启动了资本市场对水泥股的热情,纷纷调高对水泥的预期,但政策效果显现在现货市场有一定时滞性,同时项目审批、资金到位也有时限,第三季度京津冀水泥市场需求疲软仍无法解决,笔者接触的水泥企业反应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目前只有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练好“内功”迎接市场挑战。

(关键字:京津冀 水泥)

(责任编辑: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