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滞销 价格连跌

2012-7-11 14:09:05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经过5、6月份持续下跌后,目前华北水泥价格大体趋于稳定,其中京津两地高标号P.O42.5散装主流价格为300-320元/吨,河北石家庄250-260元/吨,河北熟料出厂价200-230元/吨,价格基本跌到企业成本线。

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再次走低,主要体现在上海、浙江以及安徽部分区域,这些地区水泥价格下调幅度为20-30元/吨不等。苏南原计划7月统一停产计划取消,浙江省部分主导企业于7月3日继续执行停产。据了解,苏南取消停产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安徽、湖北和江西并没有执行停产,仅江苏的企业减产对于价格稳或升起不到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江苏省的价格已在较低位置,如果再加大停产力度,只是加大企业成本压力,所以统一大范围停产取消,各企业根据自己库存情况可选择性停产。

华南地区的水泥价格也同步大幅走低。两广地区由于供需关系持续恶化,企业竞争加剧,并且经销商为减少积压库存,开始大量低价抛货,价格继续下跌,下跌幅度为20-30元/吨之间;海口市场受两广地区价格下跌影响也跟随下调20元/吨。目前,广东英德水泥熟料出厂价210-230元/吨,广西地区的水泥熟料出厂价约为205-230元/吨。

水泥作为高度同质化的产品,价格竞争成为行业重要的竞争方式,随着水泥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水泥价格持续下滑,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尚有盈利,而成本高的企业几乎没有利润。市场竞争仍在继续,后市部分地区价格或将继续下行,亏损的企业也将会逐渐增加。如某一区域市场的主导企业或新进入企业以产品规模及低价战略迅速取得期待的市场份额,并试图摧毁竞争对手抵抗意志;区域市场内的其他企业往往采取价格追随等手段,以期保持自己的市场空间。然而,价格的激烈容易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从上文的数据中可看出激烈的价格战让成本高的企业几乎没有利润。

2008年的4万亿投资刺激基建的大量上马,各地中小水泥企业的遍地开花,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在各种博弈中,中小企业支撑不住将被淘汰出局。2012年上半年领先水泥企业通过降低水泥价格挤压独立粉磨站市场份额,面对困境,行业欲通过控产保价,不定期采取大范围停产措施以降低供给,平衡供需。但企业成功联手停窑的难度总是较大,一方面大比例的停窑会造成成本上升;一方面停窑后价格难以上调对企业信心造成打击,压价跑量总易成为首选策略。

7月份下游需求端仍将疲软,同时新增产能释放,行业景气度回升困难,预计下半年主导企业将采取通过降低熟料价格的策略,迫使中小熟料企业停产以挤压其市场份额,从而保证自己的利润维持。

(关键字:水泥 价格)

(责任编辑: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