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以来,美洲普遍遭遇极端干旱天气,大豆减产已成定局。这对中国大豆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数据显示,我国大豆的月消费量为480万至510万吨,国内港口以及大豆贸易商的大豆库存约为500万吨。也就是说,一个月之内,中国的油脂企业还能买到相对低价的大豆,一个月之后就将不得不接受价格不断攀升的高价大豆了。
入夏以来,美洲普遍遭遇极端干旱天气,大豆减产已成定局。“南美洲大概减产1800万吨,美国大概减产1100万吨。”浙江大地期货投资咨询部的副经理张云飞说:“而原材料大量依靠进口的中国大豆油,其价格必将再上新台阶。”张云飞判断。
美国干旱煎熬中国油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豆是最后一个价格尚未大涨的大宗商品,美国过量的阳光却让它“晚节不保”。7月份是美国大豆的开花期和结荚期,中西部大豆主产区偏偏赶上连日大旱。尽管7月中旬有雨带飘过大豆产区的上空,但却丝毫没有“久旱逢甘霖”的畅快,1英寸的降雨量对当地的旱情并没有多大的贡献。严重高温大旱天气丝毫没有缓解的意思,美国大豆预期将出现仅次于1988年的严重减产。
这对中国大豆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近10年来,中国大豆的供需结构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张云飞说。原来以国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的油脂企业,因为大豆供应不足,加上出油率不高,纷纷改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根据浙江大地期货的统计数据,2000年大豆进口量为1324.5万吨, 2009年就跃上了5034万吨,2011年达到5650万吨。2011年国产大豆的产量为1400万吨,仅仅约300万吨用于豆油生产。
中国大豆行业严重依赖进口,世界的大豆主产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刺激着油脂企业的神经。“现在,美国大豆主产区减产的预期,掀起的却可能是中国大豆行业的涨价风。”张云飞分析认为。
大豆期货现货价格飙涨
美国是世界大豆生产的主产区之一,其大量减产预期已经造成全球大豆期货市场的剧烈震荡。从7月3日起,大豆期货连续上涨,甚至一度涨停,大豆成为大宗商品涨价的领头羊。
“现货市场上每吨豆油约为9500元,期货市场每吨为9800元,预期未来超过10000元当毫无压力。”张云飞大胆预测。
尽管当前天气炒作的成分浓郁,但张云飞坚信大豆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只是涨幅高低尚待最终确定。“今年南美洲大豆减产1800万吨,美国大豆预计最高减产1100万吨,这将造成大豆和豆油价格再上新台阶。”张云飞认为。
大豆期货市场乱作一团之时,大豆的现货市场已经开始“短兵相接”。7月17日,中国港口大豆分销价为每吨4550元至4700元,与7月3日每吨4250至4350元相比,价格上涨了300元至400元。
“因为南美洲已无陈豆可用,新豆供应主要依靠美国,奇货可居之下,美国大豆价格开始上升,离岸价飙升到了每吨4800元。”上海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高艳滨说。
码放在中国各大港口和贸易商仓库的大豆现货价格为每吨4550元,而美国大豆运到中国港口的成本是每吨4800元,这意味着如果在美国购买大豆,运到中国已经亏损了至少250元。
中美大豆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价格差,一些已经高价位买入美国大豆的货主自然是叫苦不迭,忙不迭地“洗船”:将装上船的大豆直接转手卖出,然后回到国内港口购买低价大豆。
毕竟,明显亏本的买卖谁都不愿意承受。
油脂企业压力骤增
大豆进口价格飙涨,让国内的油脂企业感到重负如山。
“中国大豆的月消费量为480万至510万吨,国内港口以及大豆贸易商的大豆库存约为500万吨。也就是说,一个月之内,中国的油脂企业还能买到相对低价的大豆,一个月之后就不得不接受每吨4800元的高价大豆。”高艳滨认为。
一般来说,油脂生产企业要提前6至8个月采购大豆,短期内企业还可凭借库存勉强挺过,面对涨价的大豆期货,企业很难挺住。随着大豆期货和现货价格的飙升,油脂企业最终有坚持不住的时候,涨价将不可避免。
即便是酝酿涨价,油脂企业也要考虑好国家政策和市场供需方面的压力。
在中国的食用植物油消费结构中,大豆油占据大半江山。因此,国家一直在调控豆油的价格。今年4月份,因为花生采购成本上升,花生油开始涨价,大豆油引而不发之时,金龙鱼、福临门等大型食用油企业被国家发改委约谈,要求其暂缓涨价2个月,争取把大豆油价格控制在“一个平稳合理”的区间内。
豆油和棕榈油具有可替代性,这也是豆油企业不能轻易涨价的原因之一。“棕榈油在中国植物油消费中占据半壁江山,4至9月又是棕榈油的销售旺季,棕榈油的价格引导着植物油的市场价格,因此,豆油价格上涨面临压力。”高艳滨认为。
根据申银万国的数据,7月份,市场上有78.8万吨库存棕榈油,大大高于2011年51万吨的库存量。当前豆油的库存为106万吨,与2011年的91万吨相比,属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旦豆油价格上涨,棕榈油将会严重打压豆油的消费,加上豆油库存过多,这导致油脂企业不得不谨慎考虑涨价。
10月豆油或将跟涨
目前,发改委约谈的2个月时间不涨价期限已过,油脂企业涨价的预期开始上升。从7月开始,花生油已经迎来了第二次涨价,金龙鱼集团已将花生油价格上涨了8%。
在锦绣大地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一位批发商说:“花生油、大豆油都涨价了,5升大豆油每桶涨了1元钱。”而在北京的家乐福、超市发等超市,虽然花生油的价格已经上调,但大豆油仍然是“按兵不动”。
“目前,金龙鱼只有花生油调价,大豆油暂时没有调价。”金龙鱼集团负责宣传的刘玉红证实。
而据高艳滨分析,豆油没有涨价的最大原因在于,油脂企业尚有利润,榨油过程的副产品豆粕可以弥补亏空,这也是豆油一直未能提价的最大原因。早在4月份本该涨价的豆油,随着豆粕价格的上升,油脂企业利润得到保证,“堤内损失堤外补”,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进入7月份以来,随着大豆价格的上涨,豆粕的价格也跟着上涨,与7月3日价格相比,7月17日豆粕的价格每吨也有300至400元的涨幅。
根据当前大豆每吨4500元的价格测算,油脂企业加工成豆油和豆粕,每吨盈利在50元左右,大大低于每吨200元的正常盈利空间。豆粕的价格也不能无限跟涨,一旦豆粕的盈利不能填补豆油的亏损,油脂企业豆油涨价是必然的。
“预计到10月份美国大豆成熟之后,大豆期货进入交割期,大豆价格肯定会再次上涨。随着10月份进入豆油消费高峰期,豆油将进入涨价通道。”高艳滨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