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榨利润回升 豆油价格走势乐观

导读: 新季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萎缩,由于天气干旱,美中西部作物减产,北半球大豆市场接过了南美供应紧俏的接力棒。后期压榨利润好转将增强油厂的提价意愿,助力豆油贡献率提高,并扭转此前“粕强油弱”的局面。
关键字: 压榨利润 豆油价格

新季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萎缩,由于天气干旱,美中西部作物减产,北半球大豆市场接过了南美供应紧俏的接力棒。后期压榨利润好转将增强油厂的提价意愿,助力豆油贡献率提高,并扭转此前“粕强油弱”的局面。

4月份豆油期价触及阶段高点之后,囿于欧元区形势恶化、美中等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宏观面压力,内外盘豆油迎来了为期两个月的弱势回调。6月中旬以来,新季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萎缩浮出水面,由于天气干旱,美中西部作物承压,北半球大豆市场接过了南美供应紧俏的接力棒。伴随外围市场环境的改善,豆油期价重回上行通道。

全球经济放缓调控预期升温

6月份,欧元区经济指数创出三年半最低水平,企业悲观情绪浓厚,适逢投资者对欧盟峰会预期跌至谷底。6月29日的欧盟峰会意外通过两项重要决议,大大提振了欧美股市热情。一方面,欧盟领导人同意设立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构,并允许银行直接通过欧元区援助基金进行资本重组。这使西班牙免于为本国银行业获得的援助资金承担偿还义务,有助于稳定其国债收益率;另一方面,峰会出台了一项1490亿美元的促进增长和创造就业方案。总量虽然有限,但短期内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压力。

7月初,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美国6月份制造业指数为49.7,三年来首度萎缩。与此同时,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三年最低水平,中国制造业数据亦下滑。全球制造业不景气催生投资者对各国央行保增长政策的预期。分析普遍认为,美联储在未来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干旱助推美豆飙涨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近期已飙升至纪录高位,因美国中西部旱情加剧及现货市场走强、库存紧张、农户卖兴不高及豆粕持坚。

极端高温及干旱天气将在8月初之前继续肆虐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部和西部,天气预报显示未来旱情缓解的希望渺茫。8月豆油合约收跌0.04美分,报每磅54.36美分。

美国农业部(USDA)近期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7月12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亦下滑至6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至40.76万吨,当周主要进口国为中国,但中国当周采购美国大豆数量为七周以来最低。同时,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13年度大豆价格预估从每蒲式耳12.70美元上调至16美元。

后期压榨利润回升

春节以来,我国大豆、豆油进口量连续四个月同比增加,国内市场深受进口大豆冲击。二季度国内豆油需求转淡,而进口大豆价格一度居高,油企采购费用不断上涨,利润空间大幅收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东北主产区及沿海地区油厂多数时间处于巨亏状态,极短时间有微薄盈利,压榨利润普遍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基于此,部分油企采取“挺粕抛油”的销售策略以勉强维持开机,加之资金面对豆粕的青睐,油粕比一度急速下滑,从3.05降至2.72。

6月中旬,油粕现货价格随盘面企稳反弹,油厂压榨利润回升。截至7月2日,各地油厂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其中山东、江苏、辽宁地区油厂压榨利润分别为1.65元/吨、58元/吨、-2.7元/吨。后期压榨利润好转,或将增强油厂的挺价意愿,助力豆油贡献率提高,并扭转此前“粕强油弱”的局面。

(责任编辑: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