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以来,随着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食用油市场一度掀起来势迅猛的涨价潮,国家发改委因此也再度走到台前。
过去两个月里,国家发改委两次约谈国内食用油巨头,据媒体报道,在近日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和汇福粮油集团这5大小包装食用油企业的约谈中,发改委还要求它们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从8月15日开始,定期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这也被广泛解读为调控加强和拓宽手段之举。
今年7月初,占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45%份额的益海嘉里集团宣布将其生产的金龙鱼花生油价格调高8%,鲁花集团、中粮集团紧随其后。山东淄博一家超市销售人员说,以当地销售量最大的鲁花五升花生油为例,经过前段时间二十多元的上调,现在价格稳定在每桶145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上一轮提价只是一次先期预演,在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前,更大规模的小包装食用油提价还将来临。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在于世界大豆的主要产区美国遭遇大面积干旱,全美37%的大豆歉收甚至绝收,导致世界粮食价格近期持续上涨,而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80%。
这一背景下,发改委再次伸出“看的见的手”,据称,发改委有关汇报价格的新举措旨在更好地跟踪市场价格,为制定调控政策做准备。中粮、鲁花等集团相关负责人没有正面回应。中粮方面仅在邮件回复中强调,由于成本上涨因素,集团确实面临较大的运营压力。中粮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抵消成本压力,尽可能通过积极的企业运作来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价格的上涨幅度。
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介绍,中国的食用油主要有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三种,从今年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总体价格压力并不大。
姚景源:上半年油菜籽是丰收,菜籽油应当说生产、供给量没有问题,那么花生总体上也可以,现在确实大豆是一个问题,我们是依赖进口,但是我们国内的大豆生产现在看还是保持了一个较好的状态,下一个月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话,今年中国大豆还会是保持丰收的状况。所以从中国来说的话,我们整个食用油的供给,今年下半年包括明年的上半年都不会出现问题,现在市场上价格出现了一些波动,有些是厂商在炒作。
姚景源还认为,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涨也存在炒作成分,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主管部门理应出手干预。
姚景源:为了维持市场秩序,市场的监管者有必要站在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上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这些生产厂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也认为,提早给予食用油价格合理的调控,能够反作用于国际市场,防止出现进一步的暴涨,还应辅以相关倾向政策,包括动用丰沛的国储大豆作用市场。
李国祥:如果我们的价格基本稳定以后,实际就从需求方面影响了整个国际市场价格,至少在很大程度是压抑国际市场价格的。现在价格已经进入到比较高的水平,再去盲目的大量进口大豆,势必就会导致国际大豆价格暴涨。等到国际市场稳定的时候,我们再恢复进口,不管是对国际还是国内,都有积极意义。
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企业已经出现负利润经营,如果照此发展,年底之前,国内部分油脂企业将自动限产或停产,对此,李国祥指出,大型大豆进口和压榨企业应该在价格剧烈波动面前履行社会责任,不要火上浇油。
李国祥:作为企业一定要掌握好时机,价格高位的时候我们可以减缓进口的节奏,当然可能价格稳定的时候,仍然还要静静的等候。在这时候,不要浑水摸鱼,火上浇油,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虽然企业可能得到好处,但是他在社会的形象,他的品牌价值有可能会大打折扣。
(关键词:食用油 涨价潮 大豆 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