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担心经济放缓之际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中国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饲料和食用油价格,先后释放了国储大豆和玉米,并针对过度市场投机向两家大型油脂压榨企业发出了警示。
鉴于猪肉价格出现反弹迹象,加上生猪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政府担心近期全球饲料价格飙升将推高国内通货膨胀。猪肉价格是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的一个主要推手。
据一位知情交易员透露,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周四约谈了主要油脂压榨企业,其中包括新加坡食用油生产商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 Ltd., F34.SG)和中粮集团(Cofco Group)。发改委向这些企业表达了对豆粕价格的忧虑,并警示它们不要过度投机。丰益国际通过子公司益海嘉里集团(Yihai Kerry Group)在中国运营。
该交易员称,发改委没有说明什么是“过度投机”.
丰益国际和中粮集团占据了中国60%-70%的食用油零售市场。
为加大市场供应,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China Grain Reserves Corp., 简称:中储粮)每两周向市场投放400,000吨国储大豆,同时不定期释放不确定数量的国储玉米。周四拍卖中,中储粮共向市场投放401,419吨大豆,平均售价为每吨人民币4,550元(合719美元),为政府开始拍卖国储大豆以来的最高水平。
8月份,中储粮出售了大约80万吨储备大豆,大约相当于中国月度压榨需求量的17%.
在此之前,进口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导致6月初以来大豆进口量减少,预计未来几个月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大豆期货价格周四创出历史新高,推动因素有两个,一是需求强劲,另一个则是美国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投资者担心供应紧张状况将持续至明年年初。九月交货的大豆期货价格上涨0.4%,至17.7025美元/蒲式耳,今年累计上涨48%.
上海汇易咨询有限公司(Shanghai JC Intelligence Co.)分析师屠璇表示,周四大豆拍卖的平均价格比进口大豆到岸价低13%左右。她表示,10月和11月到货的进口大豆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至每吨人民币5,550元附近。
国内豆粕价格今年已经上涨60%,达到创纪录的每吨人民币4,700元,在大宗农产品中涨幅最大。在此期间,国内豆油和大豆价格分别上涨了13%和15%.豆粕被普遍用作动物饲料。
部分分析师认为豆粕价格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期货市场的投机性买盘。
某国有期货经纪公司的分析师表示,尽管供应紧张,但豆粕价格已远超出与供求基本面相符的水平。
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1.8%,升幅为30个月来最低水平。不过8月初猪肉价格开始反弹。上周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连续第三周上涨,至两个月高点;但上周的猪肉价格仍比上年同期低23%.
由于成本增速明显快于零售价格增幅,食用油生产商的利润率出现下滑。中国发改委7月份建议主要食用油企业,除非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否则不得擅自抬高食用油价格;但发改委并未像去年那样直接设定价格上限。为抵消成本增加的影响,8月初主要食用油生产商小幅提高了售价。
中粮集团(Cofco Group)旗下的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China Agri-Industries Holdings Ltd., 0606.HK, 简称:中国粮油控股)周三表示,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69%,至5.018亿港元,因为全球大豆价格涨幅远超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涨幅。按产能衡量,中粮集团是中国第二大食用油生产企业。
(关键词:豆粕 食用油 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