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南美天气炒作趋热,棕油进入减产周期。国内季节性消费回暖使得棕油需求有望出现转机,但受前期庞大库存以及进口成本下降的压制,其价格波动重心下移600元/吨,这可能抑制棕油的上行幅度。
马棕油进入减产周期
棕油产量具有季节性,12月份到次年3月份油棕榈单产通常大幅减少,3—10月份产量逐渐增加,并在9、10月份达到最高值,随后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产量逐步减少。马棕油9、10月份通常是产量高峰期,后期月度产量将继续下降。
产量季节性回落有利于削减市场庞大的库存。10月底马棕油库存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51万吨,不过旺盛的出口需求以及油棕榈单产下滑将导致未来几个月库存下降,棕油供需最差劲的时候就要过去。虽然库存水平仍属于历史高位,但10月份马毛棕油出口量为176万吨,月比增长16%。继10月份出口数据强劲之后,马船运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11月份出口环比将有3.9%—5.2%的增长。国内油脂进口新政实施前,贸易商提前备货需求在12月份将继续对棕榈油价格构成支撑。
历年消费旺季价格普遍上涨
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国内油脂进入季节性备货需求旺季,油脂价格普遍上涨。美国农业部报告早在8月份就上调了南美大豆产量,达到创记录的高位。根据近期南美种植天气的实际表现以及9月份以来的下跌行情,后期继续上调南美大豆产量的概率较小,而且南美丰产预期已经被消化。在丰产预期下,天气炒作更偏向于利多的方向。
另外,从连棕油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表现看,过去的5年当中,12月份价格100%上涨,就连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阶段,棕油也在12月份结束前期连续5个月的下跌行情,开始企稳转强。所以,在季节性消费回暖的带动下,棕油后市比较乐观。
新政实施后,进口成本下降
马决定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削减其毛棕油的出口关税,具体将会根据棕油的价格波动幅度做调整。如果毛棕油的价格在2250—2400令吉特/吨,出口关税税率就是4.5%;如果毛棕油的价格达到3400令吉特/吨,出口关税将上涨到8.5%。马当前的毛棕油出口关税税率在23%,按照毛棕油2400令吉特/吨的价格,削减关税至4.5%—8.5%,那么出口关税节省717—907元/吨。
国内市场,2013年1月1日起,将实施食用植物油进口新政。新政使得棕榈油要在港口经过二次加工后进入国内市场,造成国内棕油现货成本提高200元/吨。出口关税的下降和国内进口新政的实施相互叠加,可以得出新的年度马棕油进口成本将较今年下降500—700元/吨,这样的话,国内企业提前备货并不理智。截至上周末,国内棕油港口现货均价在7545元/吨,那么明年运行重心应该在6845—7045元/吨。所以说,进口成本下降限制了棕油的上行空间。
(关键字:新政 实施 成本 下降 棕榈油 中期 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