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产能利用率向上供给控制助升盈利弹性

2012-12-20 9:35:10来源:兴业证券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2年水泥行业回顾以及启示:产能利用率及竞争格局共同影响行业盈利。对于水泥行业而言,产能利用率水平无疑是影响行业盈利的首要因素。2012年新增熟料产能接近2.1亿吨,新干法熟料有效产能增速达到12.2%(考虑落后淘汰,则增速为8.9%);而需求端增速较2011年明显下滑(2012年水泥产量增速预计为8%,熟料产量增速预计为1%);供需关系恶化导致行业2012年产能利用率下行了近6个百分点,1-9月份的累计利润同比下滑了52%。然而,伴随行业竞争结构的改善,水泥行业盈利中枢在提升,这是行业出现的新格局。盈利中枢的提升主要体现在:(1)部分区域(例如山东、东北)由于区域较高的集中度以及良好的封闭性,在行业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依旧维持了较高、较稳定的盈利;(2)在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区域(例如泛华东区域),水泥价格下降速度明显较以往周期缓慢,而产能利用率提升时价格上升速度又明显较过往周期更快;水泥价格呈现明显的“慢跌快涨”特征,从而带来了价格及盈利中枢的提升。因此,产能利用率之外,行业竞争格局已经显著地改变行业的原有的价格规律及盈利模式。

回顾华东水泥行业从2000年以来的盈利变化,我们将市场分为3个阶段:需求高增长期(~2005)、市场整合期(2006~2009)、市场成熟期(2010~)。在需求高增长期,需求和盈利都呈现高增长期,供需错配导致产能利用率波动幅度大;高产能利用率使得行业在2003年迎来盈利高峰,但随着产能的爆发式增长及需求增速的下滑,行业迅速进入严重过剩时代。在2005-2009年期间,低产能利用率、低市场集中度导致水泥价格及行业盈利无弹性,体现为低盈利中枢的弱势波动特征。行业的长期低迷使得“去产能”得到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中国建材联合重组,行业产能利用率及竞争格局都得到改善。再往后,行业进入市场成熟阶段,需求和供给段增速都较低,但由于市场供需回到弱平衡状态,同时竞争结构已经出现明显改善。在市场成熟期,我们看到了行业盈利弹性的恢复以及盈利中枢的上移;竞争结构的改善显著地改变了行业传统的价格规律及盈利模式。

(关键字:水泥 产能 利用率 向上)

(责任编辑:0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