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为了保护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收储和补贴政策,在此背景下,油菜籽市场仍然属于政府强力主导下的特殊商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油菜籽播种面积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年—1980年的低速增长阶段;1981年—1995年的高速增长阶段;1996年—2005年的相对稳定阶段;2006年—2012年的明显波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2000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1000万亩,2012年的播种面积在10500万亩,仍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由于受到作物种植比较效益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油菜籽种植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小麦与冬油菜籽播种时间相近,存在争地关系,加上近年来国家针对小麦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种植小麦的收益比油菜籽高,影响了一些农民种植油菜籽的积极性。另外,油菜籽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也降低了丘陵地区农民的种植兴趣。
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湖北仍为全国油菜籽生产第一大省,其油菜籽种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总产量在23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油菜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17年居全国第一。同时,据湖北省农机部门统计,2012年全省已在43个油菜籽生产大县建立了机械直播示范区,共推广油菜籽机械直播机2000台,机械直播面积突破300万亩,机收面积达500万亩。
与此同时,在传统主产区的安徽和江苏等省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也在不断下滑,而湖南、四川等省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却在不断增加,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明显提高,仅次于湖北省,分别列第二和第三位。此外,河南南部地区也是一个主要的秋冬种油菜籽种植区。
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近几年很难有大的突破,因此影响最终产量的是单产,而单产又受天气的影响,尤其在生长过程中,干旱、低温、洪涝等恶劣天气将使油菜籽单产下降,出油率降低。2012年全国油菜籽的平均单产基本扭转了之前三年大幅下滑的势头,全国平均单产达到110公斤/亩,与2009年的125公斤/亩已相差不多,其中河南、湖北、江苏等省的平均单产相对较高,在160公斤/亩,部分田块甚至达到200公斤/亩以上。
从全国油菜籽每年的总产量走势图来看,基本上与当年各省的油菜籽种植面积成正比,即种植面积增加,其总产量也相应增加。2009年全国总产量达到1380万吨,2012年为1100万吨。2012年全国油菜籽总产量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北、四川和湖南,而我国西北地区的油菜籽产量相对较低,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2012年西北地区的油菜籽产量达到105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
(关键字:油菜籽 政府 主导 特殊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