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节前备货基本完成,油脂价差又处于历史高位,后期菜油需求难有提升。加上国内植物油库存庞大,供给充足,菜油价格上行空间有限。
最近,在资金的推动下,菜油价格出现了一波放量补涨行情。一方面,菜籽、菜粕高价位为套利操作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菜油价格;另一方面,低温冻害及临储托市收购价传言对整个菜籽类品种均产生利好。但从供需角度考虑,节前油脂消费呈现“旺季不旺”格局,随着油企备货的完成,后期菜油需求难有提升。加之国内植物油库存庞大,供给充足,菜油价格上行空间受限。
供给宽松,进口压力犹存
2012/2013年度国内菜籽产量小幅下滑,不过,由于进口量增加,供需缺口得以弥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我国新增菜油供给量预计为627万吨,消费量预计为550万吨,供需结余量预计为76万吨,较上年度的50万吨有所增加,预示着本年度菜油供给相对宽松。同时,国家临储菜油库存高企,或对后期供给造成压力。
进口方面,2012/2013年度菜籽进口量预计为300万吨,菜油进口量预计为100万吨。CNF加拿大毛菜油近期报价约为1275美元/吨,折算后的进口成本约为9940元/吨,相比国内10714元/吨的现货均价,仍有较大优势,国内市场进口压力犹存。
需求疲软,拖累价格上行
目前秋收菜籽余货有限,市场交投转淡。沿海非菜籽产区主要以加工进口菜籽为主。随着企业节前备货的完成,下游小包装油消费虽仍因节日氛围笼罩而高涨,但作为原料的油脂将逐渐步入新一轮的需求淡季。
一季度的油脂市场正处于缓慢去库存的初级阶段。USDA最新报告显示,南美大豆产量预估再次上调,大豆单产及总产量预估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棕榈油方面,尽管最近两个月马来西亚产量环比下降,但出口需求不足,库存量居高不下。1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关税降至零,然而受到我国进口限制政策的影响,出口不增反降。我国贸易商虽在逐步缩减棕榈油进口量,但由于社会库存高企,供给上不存在偏紧可能。截至本月中旬,现货市场菜油和豆油的价差接近2000元/吨,菜油和棕榈油的价差更是高达4000元/吨以上。与之对应的期货市场,菜油和豆油1305合约的价差接近1800元/吨,菜油和棕榈油的价差也有3200元/吨,均处历史高位。油脂间的高价差在现货市场或产生需求替代,抑制菜油需求,而在期货市场上会产生价格拖累,限制菜油期价上行。
传言炒作,利多有限
受天气炒作和菜籽临储收购价传言影响,菜籽类合约期价相继出现了上涨。不过,据笔者的调研,目前油菜正处于苗期,此次南方的冻害虽对油菜的过冬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因冻害出现的区域并非主产区,且冻害程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其对2013年菜籽总产量的影响较为有限。油菜生长过程中,天气因素对菜籽产量的影响最大,且集中在每年的3—5月份。目前的天气炒作为时尚早,对价格的助涨作用难以为继。
另有市场传闻,2013年菜籽临储收购价将上涨至5400元/吨。若传言属实,对菜籽价格的支撑相对有效。不过,国内菜油期货合约允许进口交割,面对量多、价低的进口菜籽,利好传言对当前菜油期价支撑作用有限。
总的来说,虽然短期内菜油期价存在一定幅度的补涨需求,但在供需宽松、价差替代及进口施压的情况下,菜油价格上行空间有限。
(关键字:菜油 上行 空间 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