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末仅为少数一线城市拥有的地铁,正向众多二三线城市扩散。
江苏省发改委消息显示, 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批准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徐州市成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之后,江苏省第5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三十五个与地铁结缘的城市。
据统计发现,去年5月国家“稳增长”政策实施后,全国有包括常州、厦门、沈阳等14个城市的近期地铁规划或规划调整方案获批,涉及总里程达993公里,总投资额达7283亿元。如果加上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项目,投资额达1.5万亿以上。
投资超1.5万亿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35个城市与地铁结缘,这些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大部分省会城市,以及苏州、东莞、无锡、常州等经济总量庞大的地级市,基本囊括了中国大部分的一二线城市。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大陆范围内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共有15座,运营线路总计59条,运营长度总规模约1746公里,运营车站总数1143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线路超过70条,总投资额达8000多亿,如果加上已经获批的项目,投资额达1.5万亿以上。
大规模地铁建设的开展,对相关行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例如在车辆采购方面,目前城市轨道车辆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这一市场基本由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家瓜分。“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地铁,对南车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好处。”中国南车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庞大的地铁大军中,很多城市都是在2008年之后的两轮投资高峰中获批的,包括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福州等二线城市均在当时加入了地铁建设大军,至2009年6月,加上原有的城市,获批建设地铁的城市达到了23个。
去年5月“稳增长”政策实施后,又迎来了一股建设地铁热潮,在去年5月后规划获批的14个城市中,常州、厦门、兰州、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和徐州7个城市首次获准建设地铁。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毛保华称,地铁集中上马,确实有促进经济发展、稳增长方面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很低,在需要投资拉动的情况下,把钱投到这个方面来,解决老百姓的需求,是风险最低的一个选择。
“很多获批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机动车增加很快,如果不解决,城市运行效率下降会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孔令斌说,这才是这些城市需不需要建地铁的前提,“如果说为了这一轮增长去投资并不需要的地铁,或者建了以后客流很低,这就是浪费。”
中等城市地铁潮
值得注意的是,徐州也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三线城市中首个获建地铁的城市,未来将有更多这样的中等城市加入地铁建设大军,目前包括南通、烟台、唐山、包头等城市正在规划建设轨道交通。
按照200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GDP和财政收入这两项指标,很多城市已经远远超过,因此不少专家呼吁,应适当降低建设地铁的城区人口标准,地铁建设应当适度超前,而不是等到主城区人满为患再造。
此外,在现实操作中,城区人口如何计算也是一大问题。例如,以城市所设的区的人口计算,尽管有些城市的区是撤县(市)建区而来的,很多人口还是农村户口,有的区距离中心市区很远。
毛保华说,未来中国会有更多二三线城市加入轨道交通,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发展很快,地面交通问题很多,上述几个指标可以并列、互补,并不是“一刀切”,“需不需要建地铁关键看它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孔令斌说,城区人口只是一个指标,相比之下更关键还是要看客流走廊的规模。“当初只是为了控制地铁冒进才出的政策。但实际上不同的城市差异很大。比如带状城市,可能规模很小,但走廊的客流量很大,需要轨道交通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兰州就是这种。”
(关键字:全国 地铁 投资 1.5 万亿 迎来 水泥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