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难阻中储粮库大火

2013-6-3 9:45:41来源:都市快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4.7万吨粮食过火 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  天天都要防火巡查检查的粮库,为什么会起火?

5月31日下午,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中储粮直属库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78个露天储粮囤、储量4.7万吨的粮食表面过火。其中玉米囤60个,储量3.4万吨;水稻囤18个,储量1.3万吨。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大量粮食表面烧焦和炭化。截至6月1日下午,灭火工作已完成。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至少损失8000多万元

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副主任罗洪权说,每个过火粮囤焦糊和炭化粮食数量约1至2吨。工作人员将对过火粮食进行分拣,然后装车外运。火灾发生后,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等紧急调集了100台大型运输车辆和200名装卸人员,每天可外运粮食1万余吨,计划用3至4天时间将过火粮食转运到周边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肇东市三地的11个粮库。这些粮食主要将被用于生产酒精和饲料。

罗洪权还说,5月31日13时15分,粮库工作人员发现12号库南侧玉米堆上方冒烟并报告。粮库当即出动自备的一台消防车和60多人展开扑救,同时向消防部门报告火情,林甸县消防大队6台消防车约20分钟后到达现场投入灭火。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火灾发生时室外温度34℃,风力7到8级,高温和大风使火情顺势蔓延,造成连营火灾。

随后,林甸县政府组成的应急指挥部向邻近县区、厂矿请求增援,大庆市公安局组织四支消防队伍、24台消防车辆先后到达现场参与灭火。林甸县城内建筑工地停止施工,各类铲车、翻斗车30余台全部被调往灭火现场。到16时30分左右,明火基本被扑灭,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截至6月1日中午,共有约1600人参与了灭火。

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坐落在林甸县花园乡,建于1961年,隶属于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占地总面积22万平方米,事故发生时储粮总量14万吨。

火灾发生后,当地安监部门组成调查组进入现场。6月1日中午,国家粮食局工作人员也到达林甸直属库参与调查。初步统计显示,火灾导致4.7万吨粮食表面过火,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人民币。

火灾原因有待调查

我国现行共有两套粮食储备系统——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粮库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当粮食生产过剩的时候,国家为了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制定最低购买价标准,购买这些粮食存入粮库,相当于水库蓄水;而当粮食紧缺的时候(如战争、饥荒),粮库内的粮食就开始进入市场,相当于水库放水。这样做既可以满足粮食需求,又能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

由于储备粮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库的选址必须保证粮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方便、及时地运输。所以,粮库一般会选在靠近码头、港口、高速公路出口等水、陆路交通便利的位置。

中储粮(全称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运营管理。中储粮共有338个直属粮库,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河南这样的粮食大省,中储粮除了有数量众多的直属粮库之外,还会委托地方国有粮食系统代为收购、储藏。因此,与之相关的粮库在河南几乎遍及每个县。

按照中储粮内部消防安全规定,其下直属粮库的消防责任人每季度都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每个月至少一次对消防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对非重点区域进行抽查,抽查率不少于50%。此外,粮库消防部门还应该指派专人每天进行防火巡查,并做相关记录。

就在这样严格的防火标准下,粮库火灾还是发生了,不禁让人觉得十分蹊跷。据央视介绍,明火熄灭后,储粮囤内部暗火还在燃烧,火灾至少持续了20小时。目前,火灾原因尚不明朗,有待进一步调查。(综合央视等报道)

中央巡视组密集进驻各地 有的放矢捉“老虎苍蝇”

连日来,中央巡视组密集进驻一些央企和地方展开巡视工作,此轮中央巡视工作的反腐效果备受社会期待。专家分析,此轮巡视工作有的放矢,巡视对象选择针对性强。而巡视组则应加强自身建设、注重联系群众,破除官场利益阻挠。

中央巡视组进驻各地 组长讲话强调反腐

5月17日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拉开了今年中央巡视工作的大幕,会议结束10天后,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由组长刘伟带队进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同一天,中央第八巡视组由组长王鸿举(原重庆市市长)带队进驻江西。

之后,徐光春(原河南省委书记)带队中央第五巡视组、张文岳(原辽宁省委书记)带队中央第六巡视组也分别进驻重庆、贵州开展巡视工作。截至5月31日,已有四个中央巡视组深入央企和地方,新一轮中央巡视工作已经开始。

观察四位巡视组长在各地的讲话,可以发现他们均强调此次巡视重点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情况。

在5月17日的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给巡视工作提出四个“着力点”: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此外王岐山强调,中央巡视组要明确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

毫无疑问,目前四位巡视组长的在各地的讲话,亦是进一步传达了王岐山对巡视工作“着力点”的总部署。

除了中央巡视组进驻央企和地方开展巡视,日前,国资委召开2013年巡视工作动员会,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毅强调,要扎实做好对中央企业的巡视工作,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

有分析称,此次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部署可谓“直奔问题”,说明中央推进反腐决心之大,已经运行10年的中共党内巡视工作或将迎来改革,工作重点将更重反腐职能。

巡视更重“有的放矢” 为打“老虎”做准备

1996年启动、2003年开始运作,如今已正式运行10年中共党内巡视制度,因为中央巡视组近期的“密集出动”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如今,已经派驻各地巡视组能否真正成为中央的“千里眼”,能否发现潜藏的“苍蝇”、“老虎”备受社会期待。

根据以往,中央巡视组的工作方式主要有接待信访和约谈官员。但是,在5月17日的会议中,王岐山还强调,中央巡视工作要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巡视组组长不是“铁帽子”,一次一授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变化可以理解为,中央的巡视反腐正在“动真格”。“打铁还需自身硬,‘下沉一级’扩大了巡视工作的信息扇面,巡视组长只能‘临时当’,让其身负的责任更大,这些都是在加强巡视组自身建设,在反腐‘大动作’之前,首先进行内部整肃这是行动的前提。”

汪玉凯说,从目前高层会议和巡视组进驻的情况来看,这次巡视工作将“很有看头”。一方面,巡视工作重点较之以往会有改变,效果值得期待。第二,按照工作部署情况来看,中央高层如此重视,此次巡视力度肯定不会小。第三,形成工作机制之后,使巡视在反腐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

在汪玉凯看来,此次巡视工作的“有看头”,还表现在巡视对象的选择上。根据此前公布的工作安排,除了目前已有中央巡视组进驻的中储粮、江西、重庆、贵州,今年上半年,中央巡视组还将对内蒙古、湖北、水利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巡视。

“选择的巡视地点,应该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汪玉凯认为,此次巡视对象的选择,可能有一部分是常规性的巡视,但是“有的放矢的成分更大”。

 

(关键字:中央巡视组 中储粮库)

(责任编辑: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