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油菜籽收获收购季节,国家今年继续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
然而,近年来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油菜种植比较效益低等影响,安徽省油菜籽种植面积减少,菜籽油生产企业艰难维系。
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沈福村曾经是传统的油菜种植村。如今,葡萄、苗木等经济作物已取而代之,只在一些零星的地块上能看到油菜秆。“我们村里种的油菜全都是村民自己家留着吃的。”村民沈东升说,这几年土地平整规模流转,自家的十几亩地全都流转给企业种葡萄,剩下的四五分地零星地种了油菜。今年产量不是很好,总共才收了100来斤菜籽。收完就送到村里的榨油厂,换到了28斤油票。他认为,按现在的人工、肥料等投入,种油菜是亏本的。
附近的义城镇前杨村跟沈福村情况类似。“种油菜一点也划不来,但这么多年的习惯是吃自家榨的油,所以我还继续种。”村民杨吾耒说,他家种了4亩油菜,今年菜籽亩产量达到了200斤,全部送到油厂换油。在义城镇,这里农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果树为主,很难觅到油菜的踪影。而就在几年前,义城镇还有近4万亩的油菜田。
油菜村的快速消失不仅仅在合肥一地。皖西六安市农委主任蒋刚说,今年预计种植油菜籽99.3万亩,预计单产每亩131公斤,总产13.4万吨,与去年相比,面积减少9.1万亩,减幅为8.38%;总产减少0.4万吨,减幅为2.73%。虽然国家实行了临储油菜籽收购政策,对农民种油菜实行良种补贴,但由于在产量、机械化生产、保护价收购等方面与种植小麦相比都不占优势,加之油菜种收全是手工,农民宁愿土地撂荒。
“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时候曾经达到了1400多万亩,现在缩减了接近一半的面积。”安徽省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说,今年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800多万亩,呈现面积减少、单产量有所提高、总量下降的大趋势。
在一本安徽省中小油脂加工企业通讯录上,记者随机拨打了3家不同地区的企业负责人电话。令人吃惊的是,这3位负责人均回复说已经“不干了”,转行的原因均是“生意不好做”。
“这两年,我们这个行业倒闭的太多了。”庐江县金川油脂公司负责人张士兵说,由于生产成本高,植物油价格上不去,他们企业仍在艰难维系。去年,公司收了5000多吨的油菜籽,今年看市场行情不敢多收。这两天收购的价格在2.4元/斤左右,从目前收购的情况来看,农民还抱有惜售心理,想看看后期价格是否会走高。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均对油菜籽种植现状提出了担忧。他们表示,油菜籽种植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议国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油菜籽的单产,改进收获方式。
(关键字:油菜村 中小油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