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迎来“大粮油”时代

2013-6-27 10:02:18来源:中工网—《广西工人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防城港粮油产业的吸引力来自于哪里?防城港粮油产业如何能变竞争为集聚?目前,已有防城港枫叶粮油有限公司投资3.41亿元年产60万吨菜籽油的加工项目、“惠禹”投资4.19亿元的新建菜籽压榨精炼及配套技改扩建项目,以及“嘉里”投资1.3亿元的粮油增资扩建项目等同产业项目加入,形成东湾片区粮油加工企业的聚集效应。近日,记者与防城港港口区工信局工作人员一同对防城港粮油产业集聚进行了走访调研。

聚集北部湾 面向东南亚

“来防城港开辟南方粮油加工市场,不仅看中其港口和物流优势,还在于这里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打造的大海粮油公司。有竞争才有发展,这是我们公司的理念之一。”惠禹公司蒋经理对记者说。

据了解,惠禹公司落户港口的理论依据正是防城港蕴藏着的产业集聚效应。“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地存在,只有处在一个巨大的产业链里,它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实现资源最有效配置。而优越的港口,则是产生集聚效应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朱文晖教授在泛珠三角论坛中曾言。

防城港,正处在这个产业集聚交汇处。工业的发展,加速了产业链形成步伐。

来自福建的元一公司副总汪孝春告诉记者,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家年产值超两亿元的海产品加工厂,在此之前一直在广东湛江从事海产品加工。他说那里的产业群要比防城港大得多,转战防城港的原因就是看中这里的产业集聚效应潜力。他分析说,第一,防城港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一直未被深加工开发,巨大的加工潜力使国内外客商对防城港普遍看好,目前海产品加工企业有十几家,而规模以上且产值超亿元的加工企业有3家,全部通过港口出口到东南亚等国。第二,这里有湛江无法取代的地域和港口优势,港口面向东南亚,可直接将货物运往东南亚和欧美、日本、韩国等,与越南仅一河之隔,到越南河内仅需六七个小时;有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交通,而且背靠大西南的交通网络很发达。在这里搞海产品加工,其成本远远低于湛江,就元一公司而言,运费、电费和劳动力费三项费用平均每年比湛江至少要少300多万元,也就是省掉了一年的管理费用。第三,现在广西沿海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机遇优势叠加,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泛珠三角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

防城港港口区工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汪孝春的分析正是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理论的现实运用。现在广西陆路通道连接起香港、广州、南宁、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和新加坡城,而以广西沿海为基点的泛北部湾合作区域的实施,为东南亚、东北亚的往来架起了桥梁,防城港又处在广西与东盟的最前沿地带。”

培育集群效应 总值将突破500亿元

仅去年,前三季度防城港市粮油加工业产值就达176亿元,同比增长29.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其中食用植物油产量1213687吨,同比增长45.45%,销售量为1152076吨,同比增长36.87%.得益于产销两旺和销售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去年1~9月,防城港市粮油行业共上缴增值税6100万元,同比增长113.7%,增收3246万元。

由此防城港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打造粮油食品基地。这是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确立重点打造的产业“六基地”之一。

防城港港口区工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这一发展目标,未来五年,防城港市将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粮油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生物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及粮油加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园区和培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500亿元粮油食品产业,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800亿元。

据了解,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主要布局在东湾物流产业园、防城区工业园区和上思县工业集中区。“十一五”期间,防城港市粮油加工产业不断聚集壮大,大海粮油、嘉里粮油、岳泰饲料、惠禹饲料蛋白、上上糖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建成投产,粮油加工业产值达180亿元左右,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粮油食品产业已成为防城港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

防城港市将围绕培育500亿元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粮油加工业发展,重点发展植物油脂深加工技术,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植物食用油加工基地;推动制糖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制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五红五金”等农产品深加工,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同时,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园区内粮油食品加工的产业链,使企业相互依存,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发展与扩张,促进集聚效益的形成。防城港粮油的产业集聚已进入2.0时代,其发展与壮大将充满了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关键字:防城港 大粮油)

(责任编辑: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