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面看,豆油后市一改空头主导格局,多头力量有所增加。此消彼长下,豆油现货价格或将底部震荡。
7月份以来,受南美大豆大量到港以及豆棕供应充裕影响,豆油现货价格延续下跌走势。江苏张家港地区四级豆油从月初的7200元/吨降至中旬的7000元/吨,价格下跌200元/吨,跌幅2.8%,市场情绪悲观。
天气窗口打开市场存在溢价
从大豆生长阶段来看,每年的7、8月份都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期,尤其是8月份,任何不利的天气都可能对大豆最终产量造成影响,改变市场对远期大豆供应的预期,提振豆类价格走高,也就是所谓的天气升水。所以说,每年7、8月份天气成为豆类市场最为关注的因素,市场情绪极易受到天气主导,形成所谓的天气炒作。
而今年随着7月份以来美国大豆产区气温的升高,局部地区温度超过30摄氏度,宣告天气窗口打开。根据美国气象局网站数据分析,高温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周,本周天气总体较为适宜。从地域看,美国可能出现高温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离大豆主产区仍有一定距离。
可见,目前的天气对大豆生长并没有实质性影响,天气也只是对市场有个心理支撑,并不能提振市场走高。但是后市,只要大豆产区天气出现异常,就可能形成风险溢价。而且USDA最新报告预计美豆单产41.5蒲式耳/亩,为近几年最高,其上调的空间有限,而下调空间充裕,这也为后市提供了潜在可能。
豆油消费良好减缓库存压力
跟踪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国内豆油表观消费量预估达到114万吨,上月为110万吨,去年同期为96万吨,同比增加17.99%,环比增加3.65%;今年1~6月份国内豆油表观消费量599万吨,去年同期为588万吨,同比增加2.02%。从数据看,今年6月份国内豆油消费同比有所增加,并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显示出在6月上中旬国内豆油行情走强,且流通渠道以及终端库存有限,使得豆油港口出货量明显增加。从历史情况来看,近年国内豆油6月平均表观消费量为82万吨,远低于今年6月的消费水平。豆油消费好于往年,缓解了油厂去库存化压力。
此外,从现货企业情况来看,油厂豆油销售合同已经签到8月份。目前大豆压榨生产对油厂压力有限,不会造成油厂降价去库化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虽然南美大豆大量到港,油厂开工率迅速上升,但是并不会造成豆油现货价格直线下降。
成本因素支撑现货下跌受限
目前,市场看空豆油的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6、7月份预计有1500万吨南美大豆到港,折合豆油约270万吨;二是“三公”消费以及高温影响,豆油消费不敌供应压力。笔者认为,这两个因素基本被市场消化,对市场影响力度有限。而且对于这1500万吨到港的大豆,油厂不会亏本出售,尤其是在市场存在炒作可能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在成本附近走货,等待炒作因素能否展开再决定如何去库存。
据了解,前期到港的大豆成本多在4300元/吨以上,豆粕销售合同价3900~4000元/吨,初步推算,豆油成本在6800~6900元/吨,接近目前的现货价格。所以,笔者认为豆油现货价格或将底部震荡。
(关键字:多空力量 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