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中空难改 菜粕远月偏弱

2013-8-2 14:11:53来源:国信期货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行情回顾

7月国内外棕榈油延续下挫走势。7月8日斋月开始,宣告斋月备货需求结束,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因此大幅回落。虽然6月期末库存下降,但是出口疲软程度超过预期,马来西亚棕榈油承压回落。随后,市场预期马棕油高产将释放,中、印经济疲软,以及美国大豆增产概率较大等因素影响市场,导致国内外棕榈油大幅下挫。截止7月25日,BMD棕榈油指数收于2184,月下跌176,月跌幅7.46%;连棕榈油指数收于5528,月下跌300,月跌幅5.15%。

7月国内菜籽类走势分化,粕强油弱,菜籽稳定。随着菜籽收购进入到后半段,菜籽现货价格整体平稳,菜籽现货市场保持平稳,期货价格陷入窄幅波动中。其下游菜油,受到豆油和棕榈油以及进口菜油的拖累,期价跌至近三年低点,漫漫寻底。与此相反,菜粕期价创上市以来新高,一方面国内菜粕库存紧缺,另一方面水产养殖需求旺盛,供应紧张提振菜粕走强。截止7月25日,油菜籽指数收于5165,月下跌14,月跌幅0.27%;菜粕指数收于2336,月上涨17,月涨幅0.73%;菜油指数收于7852,月下跌512,月跌幅6.12%。

二、棕榈油8月行情展望

1、宏观经济现状 原油上涨空间有限

目前,支撑原油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1,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整体比较偏多,使投资者的信心得到了提振,支撑了原油价格;2,伯南克近期发言称在就业和经济形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前提下,暂缓削减QE,美国货币政策的反复使美元指数大幅下挫,支撑了原油价格;3,进入夏季,成品油消费进入消费旺季,原油库存连续两周大幅下降,原油库存的减少支撑了原油价格;4,埃及局势近期陷入动荡,加之美国正式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中东局势不稳使市场对于原油的供应产生了担忧,推高了原油价格;5,8月是北美湾飓风期,由于美国的炼油厂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市场对于飓风期造成了供给不足的担忧也支撑了原油的价格。未来一个月,这5个因素预计将继续提振市场。

但是,原油的上涨充满了隐患。原油的正常运行区间在80-110美元/桶之间,在宏观经济没有出现重大利空和利多的时候,原油的价格很难脱离这个区间运行。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和基本面偏弱时,价格在80-95美元/桶之间运行;反之,则在95-110美元/桶的区间内运行。虽然目前支撑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但是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还远远不能够用好来形容,因此如此高的油价和相对疲弱的经济匹配还是不协调,更何况油价过高会制约经济的复苏。

2、油脂库存充裕 中期弱势难改

USDA7月报告将2013/14年度全球植物期末库存从1989万吨上调至2056万吨,因全球主要油脂-豆油、棕榈油和菜油的供应量均出现增加,远超过消费增加的速度。受此影响,2013/14年度全球植物油库存消费比为12.67%,为2000年以来最高。从趋势上看,近几年全球植物油呈现宽松走势,而且宽松程度不断增加,这也就奠定了油脂中期空头趋势难改。

3、斋月结束 马棕油出口低迷

船运调查机构SGS最新数据显示,马来西亚7月1-25日棕榈油出口量为106万吨水平,环比下滑6%。事实上,进入斋戒月以来,由于斋月备货需求结束,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一直低迷,除了中国进口增加外,其他国家进量均大幅缩小。从往年看,船运调查机构SGS预估的出口数据与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公布的出口数据较有较强的关联性。SGS的1-25日出口与马来西亚棕榈油公布的出口比值在70%-80%区间。考虑到出口低迷走势,预计7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25-130万吨,为本年度月出口最低值,低于当月平均出口量的146.9万吨16%。

对于8月市场来说,出口依然是重要参考因素。如果出口数据再环比下滑,棕榈油将继续走弱的机会较多。按照历史上棕榈油的出口规律,马来西亚7月份为出口高峰季节,随后8-9月份的出口量将持续下滑的季节性规律,目前判断棕榈油将持续承压的机会较大。

马棕油走势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就是产量。按照季节性规律,马棕油下半年产量占全年棕榈产量的55%,斋月期间产量基本持平,随后开始迅速恢复,每年9-10月产量达到年度最高值,11月份以后产量再次回落中。和往年相比,今年马棕油产量增长速度较慢,5-6月份产量数据最终均低于去年,这与今年马来西亚旱季高温缺水有关,但也基本符合季节规律。因此,预计7月马棕油产量将基本持平于6月达到140-145万吨,8月份以后高产压力将迅速释放,届时马棕榈油下行区间将下滑到2000-2200吉林特/吨水平,对应的到岸成本约为5100-5500元/吨。

4、国内进口增加 库存压力仍在

跟踪数据显示,6月国内棕榈油表观消费量预估达到48万吨,同比减少10%,环比也减少10%。今年1-6月国内棕榈油消费量264万吨,去年同期为249万吨,同比增加6%。从历史同期消费水平看,今年6月国内棕榈油消费量环比减少,勉强达到历史同期水平,显示出在6月国内棕榈油价格下挫抑制贸易商备货意愿,悲观情绪影响下棕榈油消费一般。后期较高的库存、进口增长对下游消费形成较大的压力。况且,由于国内大豆近月大量到港,豆油产量供应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对于棕榈油的市场份额将会形成有利竞争和挤压,棕榈油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的难度较高、因此,预计7、8月消费量有望维持在在50 -60万吨。

中国棕榈油单月进口量自6月份达到年度低点后,7月份进口量迅速上。根据船运调查机构SGS最新数显示,中国7月平均每5天采购5万吨棕榈油,相比之下,6月平均每5天采购4.3万吨棕榈油。棕榈油采购进度放快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季节性上7-10月是棕榈油进口传统高峰期,多出现年度高点;另一方面,资金需求紧张刺激融资进口增加也进一步导致进口增加。显然,进口增加格局在短期难以改变。

国内棕榈油库存自去年以来持续上升,今年4 月末一度达到150 万吨上方,随着国内库存高企问题引发关注,进口下降以及夏季需求发生,库存一度回归下跌通道。不过相比往年水准国内库存水平仍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线上,港口棕榈油库存自回落至125万吨附近后开始展开震荡,在半个多月的时间未出现显著的变化,近期甚至微有上移回到126.8 万吨。国内此前年份库存没有超过100 万吨,通常水平在60-70 万吨左右,高库存对今年棕榈油的压力仍存在。

三、菜籽类8月行情展望

1、菜籽收购尾声 进口菜籽有限

油菜籽收购市场已经进行2个月左右时间,已经步入尾声。由于今年长江流域油菜籽上市之初国内加工效益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企业间在收购的进度上存在明显的先后性。目前,部分早期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已经完成收购计划,而启动较慢的企业则仍有部分缺口,因此收购油菜籽的积极性仍然比较高。对于后期行情走势的预期,收购企业间出现分歧,收购心态也有所不同,挂牌价格也存在差距,从2.5元/斤到2.6元/斤以上不等。考虑到菜籽收购基本结束以及油厂稳定心态,预计8月份长江流域菜籽收购将维持平稳运行,价格难有大的突破,稳定在目前的价格概率较大。

跟踪数据显示,油菜籽进口偏少情况将一直持续到10月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6月国内菜籽进口量11.7万吨,环比减少65%,同比减少65.64%,其中从加拿大进口6.06万吨菜籽,同比减少82.26%;从澳大利亚进口5.68万吨菜籽,为近年来首次进口。从数据可以看出,国内菜籽进口减少主要是因为加拿大菜籽库存紧俏,可出口菜籽量有限。虽然增加了澳大利亚进口,但是也不能弥补加拿大减少量。而且从船期预报看,菜籽进口量偏少的情况将一直延续到10月份。船期预报显示,8-9月份国内菜籽到港量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到广东和广西港口,东北地区仅有1条船,福建地区没有到港预报;10月-次年2月,国内每个月有6条船菜籽到港(约30万吨),到港量高于往年,主要地区均有到港。可见,8-9月份国内菜籽供应量处于紧平衡中,10月份以后菜籽供应量将紧俏转至宽松。

需求方面,国内菜籽几乎全部用于压榨。可以简单的说,压榨利润决定着菜籽的需求情况。目前,长江流域菜籽成本价格在5100-5200元/吨,按照菜粕3000元/吨和菜油10100元/吨计算,国产菜籽压榨利润约为50元/吨。而进口方面,11月船期的加拿大油菜籽到港成本价格约4518元/吨,远期菜粕报价2550元/吨、菜油报价8800元/吨,按此价格推算的话,加菜籽压榨利润约340元/吨。显然,菜籽压榨有利可图,而且进口菜籽压榨利润远高于国产菜籽,企业压榨积极性较高。

总的来看,8-9月份长江流域菜籽收购维持平稳运行,价格难有大的突破,而进口菜籽到港船只较少,国内菜籽总供应量处于紧俏中。与此同时,无论国产菜籽还是进口菜籽,压榨利润丰厚,企业压榨积极性较高,新增的菜籽供应量将被市场迅速消化。所以,8-9月份国内菜籽价格将保持坚挺。

2、菜粕库存缺乏 近强远弱不改

目前,我国菜粕库存紧俏,部分企业无量可售。其中,东北地区菜粕供应非常紧张,贸易商手中菜粕头寸也不多,且价格较高,菜粕售价在3300元/吨以上。华东地区大厂菜粕库存有限,小厂基本断货,成交价格约3000-3050元/吨。内陆地区国产菜粕也出现紧张局面,小厂基本没有可销量,大厂所剩菜粕库存不足5000吨。福建地区油厂7-8月份的菜粕合同已经售完,目前销售9月份的菜粕合同,贸易商手上有少量菜粕,现货成交在3200元/吨以上。广东和广西地区油厂全面停机,油厂没有菜粕可销量,贸易商菜粕现货成交在3300元/吨附近。今年3-5月份很多饲料和养殖企业调整方案,用菜粕大量替代豆粕,导致菜粕等杂粕过度消耗。当5月水产恢复后,菜粕紧俏状况开始凸显,尤其是中储粮开始收购菜粕后,大量的菜粕流入到中储粮手中,进一步加剧了菜粕的供应紧张局面。

我国菜粕供应来源有三个:长江流域菜籽压榨菜粕、进口菜籽压榨菜粕和进口菜粕。根据今年收储政策,长江流域菜籽压榨菜粕全部交储到中储粮中,再由中储粮旗下企业进行销售。因此,中储粮对菜粕具有较高的控价能力,难以对其抱以希望。进口菜籽压榨菜粕方面,如上文所说,8-9月份国内进口菜籽量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两广地区,新增的菜粕供应量有限。而进口菜粕方面,中国新增采购2万吨巴基斯坦菜粕,将于9月到港,量对市场供应杯水车薪。显然,8-9月份国内菜粕新增供应量有限,无法改变菜粕供应缺乏的局部。

但是10月份以后,菜粕的供需情况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10月以后的进口菜籽量以及进口菜粕量迅速增加,加拿大菜籽、澳大利亚菜籽、加拿大菜粕、巴基斯坦菜粕等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而且从国家放宽巴基斯坦菜粕进口可以预计,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国家的菜粕允许进口,远期菜粕的潜在供应是巨大的。另一方面,10月份以后淡水鱼生长活跃度放缓,水产饲料需求减少,菜粕消费进入淡季,再加上棉粕,DDGS和豆粕等替代品的夹击,菜粕需求萎靡会放大供应的压力。因此,远期菜粕供需宽松,价格易跌难涨。

目前来看,豆粕现货价格还是处于偏弱状态,但杂粕消耗过快,导致原料供应不足价格不跌反涨,这一状况属于短期情况,而且后期国产菜粕消耗完毕沿海油厂菜粕行情受豆粕影响较大,7-8月份美豆处于炒作天气阶段,豆粕行情会呈震荡走势,这段时间预计不会有大涨大跌的行情,菜粕也以稳定为主。而10月以后,菜籽、菜粕船期到港,供应缓解,菜粕价格会有所回落。反映在期货盘面上就是1309合约价格坚挺逐步向现货靠拢,但是1401合约受压重重,价格易跌难涨。

3、菜油供应充裕 现货或将补跌

随着湖北、安徽、江西、四川、江苏等地油菜籽收购工作步入收尾阶段,菜油生产将会提上议程,供给压力会显著增加。据了解,今年主产区菜籽含油率较去年普遍提高2%-3%,达到36%-38%的水平,变相增加了菜油供应压力。如果按照500 万吨的托市数量,以37%的出油率计算,到年底政府入储的新作菜油约为185 万吨,再加上350-400 万吨的陈菜油库存,国储菜油总量将高达535-585万吨。如果再算上国内每月十几万吨的进口量的话,下半年国内菜油总供应量约有600-660万吨,相当于12-13 个月的国内消费量,庞大的库存容量使得菜油期现价格难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当前现货报价较近月船期进口价格高出600-900 元/吨,虽然现货市场已在上半年累计下跌了1100-1200 元/吨,但偏低的价格水准并未唤起终端成交的好转,购销双方心态疲弱依然暗示目前价格仍|显虚高。而且相比于豆油,沿海菜油价格还是要高出1800元吨,远高于正常范围。这使得菜油只能通过比豆油更弱(即菜豆价差回归到合理范围)才能刺激需求,消化库存。从往年看,豆油与菜油的现货价差合理范围为500-800元/吨。因此,菜豆油价差水平还将继续收敛,并会引导两者价差继续回归。

五、策略推荐

1 压榨企业

对于国产菜籽压榨企业,压榨的菜粕和菜油都交到国储库中,无风险敞开,不需要进行套保。

对于进口菜籽压榨企业,面临双向敞开。菜粕和菜油价格均面临向下风险,建议企业在期货上卖出保值。目前菜油主力基差处于历史高位,后市面临较大的回归可能,而菜粕的基差仍有扩大可能,因此建议企业套保时候可增加菜粕套保份额。

2 加工贸易企业

对于棕榈油进口贸易企业,融资油进口是首选,在进口的同时在期货上进行卖保。考虑到棕榈油主力基差偏高,后市面临回归可能,企业可减小套保比例。

对于棕榈油采购企业来看,棕榈油进口成本呈现向下趋势,现货价格后市走弱的可能性较大,建议采购企业随用随买,不用急于备货。

菜油需求企业,从压榨利润可以看出,进口菜籽压榨菜油仍是市场主力。7、8月份进口菜籽到港偏少,而8月下旬市场面临节日备货,建议企业可在8月中旬陆续少量备货。


 

(关键字:油脂 菜粕)

(责任编辑: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