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已禁止销售散装食用油,南京市场仍处于放开销售的状态。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散装油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多存在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甚至以地沟油冒充的现象。有食品专家建议,南京也应该禁止销售散装食用油。
市民投诉经常吃的菜籽油变了味
南京溧水区柘塘镇的陈女士向人民网反映,今年5月31日,她在当地的一家粮油站购买了5公斤散装菜籽油,可是回家烧菜发现,这种油根本不能吃。“吃了之后感觉味道很难闻,嘴里麻麻的,我们以前吃的菜籽油不是这样的。”
陈女士的父亲陈先生也向记者证实,这次购买的散装菜籽油确实存在问题。“我都吃了几十年了,哪里是这种味道?这个油肯定掺假了。”陈先生说,他们一家都有吃菜籽油的习惯,别的油吃不惯,所以是不是正宗的油,他一吃就能尝出来。
陈女士家的菜籽油是从当地一家粮油店购买的,据她说,当地人收获的油菜籽都送到这家粮油店,粮油店再根据菜籽的出油率折算成菜籽油返还,“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存上百斤的菜籽油在粮油店,我家就有240斤。”
粮油站售出的菜籽油确实掺了假
既然是当地的粮油站,怎么会供应劣质散装油给当地居民呢?带着陈女士的疑问,记者找到了该粮油站。粮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当即否认,称他们的油品没有问题,如果不相信可以到有关部门去检测。
在这种情况下,陈女士将购买的菜籽油送到南京财经大学的粮油质量检测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油品里确实掺了别的东西。“菜籽油只有60%,另外40%是棉麻籽油。”检测人员介绍,菜籽油里面掺了棉籽油,主要是为了赚取差价。目前南京吃棉籽油的人已经不多了,其价格也便宜不少,因此一些不良商贩就把两种油混在一起冒充菜籽油销售。据了解,棉籽油在上市销售前要进行深加工,把里面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去除掉,否则长期使用未经精炼的棉籽油,容易导致男性不育。
对这个结果,陈女士显得非常气愤,她再次找到了溧水区柘塘镇的这家粮油站。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的菜籽油是从溧水区的一家粮油公司进来的,。“如果有问题,也是粮油公司掺假。”从对方提供的票据上记者发现,5月15日,粮油站从溧水区一家名为润丰粮油经营部的公司以每公斤10.4元的价格购进了540公斤菜籽油。
执法人员现场查处
7月24日,记者随溧水区永阳镇工商所的执法人员来到润丰粮油经营部检查。执法人员发现,润丰粮油部位于一处偏僻的厂房内,工商执法人员现场发现了两辆运送油品的槽罐车,另外还有三个用来储存油品的“油坦克”。
工商执法人员发现,这家公司的陶老板销售的是四级菜籽油,也就是菜籽油提炼过程中的最后一种油品。不仅如此,陶老板还不能提供每批油品的检验报告,也不能提供销售的详细台账。随后工商执法人员封存了其中的一个“油坦克”,并取样化验。
7月25日,记者带着柘塘粮油站和润丰粮油经营部的两个样品再次来到南京财经大学粮油质量检测所,检测结果发现,柘塘粮油的样品仍然掺了40%的棉籽油,而永阳润丰粮油经营部的样品检测确实是真正的菜籽油,只是油品的质量不是非常好。那么柘塘粮油站和润丰粮油经营部到底谁掺假了呢?目前当地工商部门也正在调查此事。
专家建议南京应尽早禁售散装油
记者了解到,目前散装油在南京的一些农贸市场和一些小的粮油店还普遍有售。南京财经大学的汪老师从事食品质量研究多年,他对南京的散装食用油现状有很深了解,“散装油90%以上存在问题,掺假、过了保质期等,主要还是经济利益作祟,解决问题的根本是禁止销售散装油。”
汪老师介绍,大多数散装食用油未密封包装,极易氧化酸败,在贮存销售过程中标签标识混乱,卫生要求也达不到标准。同时,散装食用油经营户经常有零售价低于批发价的现象,其中是否人为混入来源不明的“食用油”,按现有国家标准,很难检测出来,这已经成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点。而一次性包装油的供货商能提供合格证等资质证明,出了问题很快就能查找到源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北京、海南、青岛、西安、乌鲁木齐、北海等多个省市明令禁止散装油销售,食品专家呼吁南京也应尽早禁售散装油,以最大程度减少食用油市场的安全风险。
(关键字:南京 散装油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