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低于预期,10月1日—10日出口环比增长17%。国内棕榈油库存持续下降,现货市场价格稳步上涨,近期利好积聚棕榈油期货引领油脂市场反弹,棕榈油主力合约从5400元/吨低位反弹600点。四季度棕榈油消费进入淡季,季节性需求趋弱或限制期价反弹空间。从技术面上看,棕榈油1401合约日K线尽管走出双底形态,但短期在5950元/吨附近有较大压力。中期来看,棕榈油在供给压力降低和消费平淡的状况下或维持区间振荡,短线操作以高抛低吸为主。
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同比大增
船运调查机构SG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份前10天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550877吨,比上月同期增长22%。另外一家船运调查机构ITS预计,马来西亚10月份前10天棕榈油出口量为542274吨,比上月同期增长17%。
SGS的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份前10天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了106500吨棕榈油,上月同期为83370吨;向欧盟出口124660吨,上月同期为80290吨;向印度出口48180吨,上月同期为36900吨;对巴基斯坦出口76945吨,上月同期为49500吨。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9月底马来西亚毛棕榈油库存比上月增长了7%,达到178万吨,增幅低于市场预期。9月份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为191万吨,环比增长10.2%,产量增幅低于分析师预测的15%。9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61万吨,环比增长了5.2%。
我国棕榈油库存持续下降
截至10月16日,我国主要港口24度棕榈油库存继续走低,库存总量为90.35万吨。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从4月份的154万吨下降到目前的90万吨左右,下降幅度高达42%。尽管棕榈油港口库存依旧处于相对高水平,但巨大的降幅显示国内供应压力较之年初已大幅降低。
同时,国内进口大豆港口库存上也从9月份的640万吨下降至目前的不到500万吨,这与国内大豆进口量连续两个月锐减有很大关系。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37万吨,1—8月累计进口大豆410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4%。9月份进口大豆470万吨,1—9月累计进口4575万吨,同比增长3.3%。虽然8、9月份大豆进口同比增加,但是相比7月份创历史纪录的720万吨的进口量已大幅减少。整个豆类及棕榈市场供应压力较之前均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油脂市场的反弹行情。
从油脂市场现货走势看,进入10月份,棕榈油现货价格反弹幅度大于豆油。其中24度棕榈油全国现货平均价由9月底的5500元/吨上涨至当前的5900元/吨左右。
消费淡季限制反弹高度
棕榈油产量与棕榈油树的季节性生长紧密相关。2—4月份是全年产量最低、库存最少的时候,9—11月份是棕榈油产量最高的时候。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10年数据统计,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高峰一般在7—9月份,这也是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高峰,与我国棕榈油进口规律基本一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9月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进入四季度,随着天气转凉,高熔点特性将制约棕榈油消费量的增长。四季度节假日较多,是豆油的传统消费旺季。入秋后,棕榈油在低温下凝固的特性使得豆油的替代性增加,棕榈油供应与消费季节性转空,加重了国内现货商套现销售意愿,将促使棕榈油价格整体趋于箱体振荡。
(关键字:淡季 棕榈油 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