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豆粕现货均价自8月份开始大幅上涨,突破4200一线的盘整区间顶部,至9月底涨至4550附近,国庆节后开始回落。与去年的高点4600形成大双顶格局,短期回调态势明显。
棕榈油从前期的低点发力反弹
国内库存偏紧的状态能否在美豆大量上市后缓解是左右后期豆类尤其是豆粕价格的关键,现在的不确定因素及分歧点是当季美国大豆实际产量如何。由于美国政府从10月1日停摆了半个月,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一直未能公布,期间CBOT大豆、豆粕缺少明确方向指引,延续了9月以来的跌势。
双节过后,棕榈油由前期的低点发力反弹,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棕榈油进口成本在6300元/吨,内外价格倒挂700—800元/吨,对国内价格形成支撑。受节日需求提振影响,目前国内棕榈油库存下降至90.35万吨,港口库存呈现下滑态势。同时,马来西亚出口数据利好,9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增长5.2%至161万吨,印尼棕榈油出口则较8月增长11%至164万吨。据船运机构ITS统计,马来西亚10月1—15日棕榈油出口量为781,043吨,同比增长6.6%。另一家船货调查机构SGS表示,10月上半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攀升11.8%。
9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较上月增加10.2%,为191.2万吨。9月棕榈油产量增幅低于此前市场预期。传统上,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峰值出现在每年10月份,之后产量将下降至年底,但本周马来西亚部分种植户表示,今年10月份前20天的棕榈油产量下滑了10.5%,期末库存有可能小于200万吨,大大低于先前的预期。
豆类期货价差、强弱关系转变
以国庆假期后开市第一天10月8日为分水岭,豆类期货各品种间的价差、强弱关系在短期内出现了迅速而重大的变化。
油粕比迅速反弹。截至10月24日,油粕比连续反弹至2.0关口,突破了9月18日的反弹高点,这波反弹力度为本年度最大的一次,持续时间也最长。近期导致油强粕弱的原因有三:(1)豆油Y1401在7000价位附近构筑双底后反弹(由棕榈油带动),长达两个多月的双底形态令技术派做多油脂的信心大增,买盘踊跃;(2)豆粕现货在4600价格附近构筑双顶后回落,此形态跨度一年,同样令技术派在此抛空;(3)CBOT大豆期货在9月12日见顶大幅回落,此后美豆炒作因素退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粕多头做多信心。
棕榈油强于豆油。从棕榈油豆油比值来看,棕榈油要远强于豆油,并且强弱关系出现了三浪上升状态,说明棕榈油强于豆油的状态具备持续性,因此,在做多油粕比时应选择棕榈油为做多品种。另外,大连棕榈油强于马盘棕榈油,比值形成了上行趋势,说明这种强弱关系有持续性。
豆粕跨月价差缩小。连粕M1401—M1405的价差经过两个月的上行,在10月8日转头下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M1401合约节后走弱,反遇在了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节后的大双顶回落。M1401合约对应的是美国大豆上市,9月份以来的走弱主要是由于市场预期美豆单产要好于USDA9月份公布的41.2蒲/英亩,市场对美豆产量的乐观因素打压了期货价格。10月17日美国政府重新开门,10月供需报告已确定不公布,因此11月份的供需报告成为重中之重。
棕榈油P1405—豆粕M1401价差两者价差自见底后一路反弹突破前期的各反弹高点,说明多头力度非常强劲,属于V形反转,这意味着此波上升很难出现大幅调整。目前上方的短期目标为前期底部区域2855,与现在的价差2550还有300点空间。
(关键字:豆类 强弱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