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富阳的特产是什么,老底子杭州人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一定是“纸”。
富阳的造纸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产业规模庞大。对于地处钱塘江上游,担负着保障杭州饮用水水源安全任务的富阳来说,造纸业是“清水治污”行动绕不过的一道坎。昨天,本报记者随浙江省环保厅组织的采访组前往富阳实地探访,看看这些昔日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整治提升现状。
富阳板桥清园环保集团董事长喻正其总喜欢打趣自家企业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规模世界第一”。之所以“规模世界第一”,那是因为“其他地方根本产生不了这么多淤泥”。
事实上,富阳的造纸业一直在陆续升级中,尤其是2009年、2010年行业的低迷,促使许多企业寻求产业升级的途径。而这一次,倒逼富阳造纸业再度进行产业升级,是每个富阳人对于黄公望笔下那青山绿水的追求。
GDP的四分之一
来自造纸行业
喻正其的这套项目系统,将污泥干化、焚烧发电、余热造纸,再对灰渣进行利用。如今,它每天已经能产生60万度电能和超过2000吨蒸汽,每年依靠污泥循环的发电量在2亿多度。依靠这种处理模式,每年能节约土地200多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
但对于整个富阳造纸产业的排放,依然显得不太够。
“造纸这个产业吧,本来就费水费能,排放大量污水污泥,何况富阳造纸业还有点不一样。”富阳本地人,几乎人人都对造纸这个行业有点了解。而富阳每个造纸业的“圈内人”,更是深知富阳造纸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一大缺陷—
富阳的造纸,所采用的原料大多是废旧纸品与塑料,而非原木浆,这让富阳造纸行业的排放比其他地区大上很多。光污泥,每天就产生7000-9000吨—比杭州市区数百万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还要多。
虽然说排放的污染不小,但在经济生活方面,造纸业对于富阳意义重大。富阳在2012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91.2亿,其中1/4来自于造纸业;财政收入77.2亿元,其中1/5来自于造纸业。
而在环境保护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对于这样一个在地方经济中重头角色,将其赶出门外显然并不合适,促进产业整体升级才是更好的办法。
关停并转
累计关停近400条生产线
“目前富阳有237家造纸企业,但年产能只有278万吨。一方面,这表示企业低小散的情况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升级的空间很大。”富阳环保局局长李百山表示,富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在促进富阳造纸产业的升级。
至去年,富阳已经先后开展5轮造纸产业“低、小、散”淘汰工作,累计关停的小散生产线近400条,如今,富阳已只有237家造纸企业。而这237家,在今年已经有56家关闭重组、60多家确定即将进入关闭重组状态—至2015年,富阳的造纸企业将只不到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