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粕比季节性反转已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市来看,棕油依旧是油脂中最强品种,而菜粕为粕类最弱,因此,买棕油抛菜粕套利可考虑操作。
近两年来做空油粕比是农产品市场上最好的交易机会,其稳定安全、持续时间长,每次反弹都有加仓或者拿回油粕比获利的机会。其逻辑主要基于以下:
首先,从基本面上看,一方面,这两年油脂本身的基本面趋于宽松,尤其是棕榈油供给压力最大,使得油脂弱势基本由棕油领跌,而大豆、菜籽供给增加给油粕本身带来的压力是同时的,且不论粕类消费增速明显大于油脂,即使二者消费增速相同,油脂当中多了巨量棕油,油脂弱势格局呈现。
另一方面,今年8-10月粕类大涨主要来自于大豆的供应紧张预期。每到8-10月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市场必然炒作天气,尤其是降水偏少后干旱打击美豆产量的报告此起彼伏。现阶段全球豆类定价权在美国,美国农业部调低单产,市场就不得不随之一波炒作,美豆供应紧张的预期也就油然而生。国内粕类需求上,今年春季的禽流感过后,市场对粕类的需求大幅提升,补栏热情提高,加之库存较低,导致国内粕类供需偏紧,尤其是菜粕。
其次,从粕类期现及各月份价差结构。由于粕类现货紧张,期价大幅贴水,各月份合约价差拉大。而粕类当中,缺货最严重的菜粕期现货价差曾经拉大近1200元/吨,期货大幅贴水支撑菜粕期价,使其成为今年夏季的明星品种。
那么,油粕比何时反转?首先,油脂供需宽松格局有所改变。长期来看,全球及中国油脂供需依旧偏宽松,粕类消费增速大于油脂的格局依旧存在,但马来棕油供应量的预期已经发生较大转变,MPOA甚至预估减产周期提前到来,10月即将步入减产,10月前20天棕油产量环比下降20%,加之雨季来临,影响棕油提取率及运输,减产预期日趋强烈,而出口依旧强劲,尤其是马来、印尼、欧盟生柴需求的大幅提升。现在说持续了近两年的油粕比彻底反转还为时尚早,但四季度油粕比季节性反弹还是存在较好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11月开始美豆、加菜籽到港,压榨后进入油粕同时供应增加的阶段。消费方面,年末进入油脂季节性消费旺季,而粕类进入消费淡季,尤其是菜粕消费需求基本消失。此外,夏季豆粕在美豆天气炒作下而出现的溢价被逐步褪去,豆粕期价将出现“从哪里涨上来,就将跌回哪里去”的行情,菜粕亦然。
其次,由于粕类现货紧张逐步缓解,期价大幅贴水的状况改善。以菜粕为例,从最高的近1200元/吨,降至9月中旬的1000元/吨。进入10月,菜粕期现货基差已经跌破800元/吨,期现货价差快速缩窄,前期对菜粕期价形成强有力支撑的基差结构出现松动,支撑力逐步丧失。豆粕情形亦是如此。
(关键字:油粕比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