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兑"事件背后的菜籽油产业困局

2013-11-11 10:36:59来源:粮油市场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进口菜籽油流入国储库”事件折射了很多问题,除了监管缺失及利益问题之外,菜籽油加工行业产能过剩、油菜产量不高、面积下降等短板也随之再次浮出水面。

“中储粮总公司认定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和湖南巴陵油脂公司存在进口掺入的违规行为,决定给予湖北分公司副总经理索学君、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跃放行政警告处分,责成两分公司对湖北荆州直属库主任胡忠诚、湖南岳阳小港直属库主任许飞予以免职。”这是月初中储粮对“进口菜籽油掺入临储库存”一事的处罚规定。

事件的发生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媒体指出的“监管缺失”以及“利益至上”等问题之外,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我国当前菜籽油加工业的尴尬困局。

利益的诱惑

“其实,发生这些事,都是利益的驱使。进口转基因菜籽油的价格比国产菜籽油价格低那么多。企业都是逐利的,加上转基因菜籽油和国产菜籽油不好区分,也为这些企业‘偷梁换柱’提供了机会。这种行为虽然违反了行业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但也是行业‘公开的秘密’。”湖南绿海粮油有限公司前总经理李增明向记者表示,粮油企业本就利润微薄,再加上菜籽油原料供给不足,我国转基因菜籽油进口逐渐增多,“出现这种现象不足为奇”。

资料显示,2013年10月25日,国产菜籽价格5200元/吨,菜籽油价格为9900元/吨;而进口菜籽价格仅4325元/吨,菜籽油价格7750元/吨;进口菜籽和菜籽油价格分别比国内低875元/吨和1150元/吨,差价十分明显。按照进口菜籽油和国产菜籽油差价1000元/吨计算,此次掺入的1477吨菜籽油可使企业获利147.7万元,对于本就利润不高的收储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

数据显示,2007~2008年间,我国进口菜籽油29万吨左右;2012年至2013年度,我国进口菜籽油提高到159万吨,短短5年间,进口量增加了5倍有余。  “这些菜籽油大部分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多是转基因菜籽油。

这些菜籽油价格低,成色也不错。其实此种行为就同现下某些大米企业向大米产品中掺入进口米一样,只不过那些企业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利益’两个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也有声音传出,国产菜油和进口菜油差价如此巨大,国家的托市收购政策虽能一时保护农民利益,却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如何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籽产量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国家不对国产菜籽进行补贴和托市收购,那么国产菜籽就会丧失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农民种的菜籽无人收购,挫伤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他认为,托市收购也是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也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挤占了本就不高的油脂企业利润率。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总监周锐指出,政府实施的托市收储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维持了粮油储备平衡;另一方面却遏制了菜籽油的市场化特性,容易导致菜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差异。他认为,未来应调整政府管制力度,让菜籽油重归市场化调控不失为良策。

尴尬的现实

目前,湖北省依然是我国油菜第一产区,种植面积1800万亩,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左右。传统的油菜产区中,江苏、安徽等省的油菜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四川等省的油菜种植面积上升明显,分别位于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

不过对于产能巨大的油菜籽行业而言,这些产量明显不够。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在1100万吨,整个油菜籽加工行业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背景之下,很多企业开工率降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濒临倒闭。

一直以来,我国油菜籽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产能利用率尚不足一半。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油菜籽压榨企业中,大部分以国产油菜籽为原料,不过近些年来,压榨进口油菜籽的企业逐渐增多,且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产能过剩导致菜籽油加工行业变革明显,多数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剩下的大多是资产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产能较高,技术也比较先进,位于菜籽油加工行业的“第一方阵”。

湖南省粮油科技学会副秘书长杨振和表示,目前在湖南省成规模的菜籽油加工企业中,中小企业已不多见。除了中粮、益海嘉里在湖南建立的分公司之外,本土菜籽油加工企业也就只有盈成油脂、巴陵油脂等数家企业而已。

令人尴尬的是,目前国产油菜籽在发达的产能面前依然不值一哂,与此同时,我国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将油菜改种小麦的农民不在少数。湖北省一位从事油菜籽贸易的供货商告诉记者,在当地农民看来,油菜籽收购价虽然有国家托市收购做保护,不过产量比较低,综合收益越来越不如小麦,当地改种小麦的农民不少。

“与其一直纠结于转基因,不如想着如何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国家如果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真正杜绝进口菜籽油进入国储库的现象。”李增明表示。

 

(关键字:"掺兑"事件 菜籽油)

(责任编辑: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