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豆油库存稳步回升,终端需求温而不暖
目前,国内主要港口豆油库存近90万吨,较10月中旬增加了近5万吨左右,呈现缓慢回升的迹象,而油厂商业库存和国储库存大概在230万吨左右,其中(商业库存100万吨左右,国储库存在130万吨左右),国内豆油库存持续高企,表明终端需求不旺。而在现货市场上,油厂豆油报价较前期上调了300-400元/吨,但是油厂提价并未得到下游采购企业的有效回应,现货成交清淡,部分地区有价无市,国内豆油终端消费温而不暖可见一斑。
棕油港口库存回落,国内需求转淡
自今年5月以来,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开始至历史高位151.90万吨持续回落,进入9月和10月,国内港口库存消耗速度加快,曾一度降至89.72万吨,累计降幅达40.93%,其中9月和10月降幅达19.30%。截至11月6日,国内棕油港口库存为92.86万吨,去年同期为78.70万吨,而前年同期为51.20万吨,尽管国内棕油港口库存近期有所回落,但相较于往年仍处于相对高位。并且,进入11月,主要消费区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和印度因天气转凉,将会减少对棕油的需求,预计将使棕油的主要出口需求出现实质性减少,棕油消费进入淡季,棕油未来上涨动能缺乏。
菜油库存依旧偏高,抛储恰逢其时
今年国家早前计划收储菜籽500万吨,折合成菜油近200万吨,加上前期国储菜油在300万吨以上,那么单就国储菜油而言,国内菜油库存在500万吨以上,加上商业库存,国内菜油库存可能在700万吨以上。前期因中秋国庆双节,国内菜油库存尽管有所减少,但尚未实质性消化国内的高库存,因而菜油供应压力依然存在。加之11月加拿大进口菜籽将陆续到港,短期原料供应的增加亦增添了菜油的供应压力。并且,11月已进入元旦、春节的备货时期,加上菜油国储三年一换的原则,菜油抛储正逢时宜,到时巨大的菜油抛储将使菜油市场雪上加霜。可以预计的是在国内限制三公消费、提倡厉行节俭的氛围下,餐饮消费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中秋国庆消费情况来看亦如此),这将使菜油需求难旺,如此形势,菜油新添利空。
沿海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下降,后期油厂挺油机会存在
从张家港油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的测算结果来看,压榨利润已开始从10月上旬的220元/吨左右下降到近期的30元/吨,而进口大豆价格始终维持在4350元/吨,但豆粕价格下降了近280元/吨,期间,豆油略有上涨。从大连港油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来看,已从9月中旬的210元/吨附近降至近期的-70元/吨附近,进口豆价维持在4300元/吨,豆粕则下降了300元/吨。从黄埔港油厂压榨利润来看,也从10月上旬的410元/吨附近下降到近期的120元/吨附近,其中豆价维持在4300元/吨,豆粕则下降了400元/吨。如果豆类价格难以改变,压榨利润的走低可能会降低油厂的压榨积极性,但每年四季度是传统的豆油消费旺季,如果在大豆进口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若油厂想要维持可观的压榨利润,就必须挺粕或者挺油,但后期随着大豆的陆续到港,豆粕现货压力可能得到缓解,且饲料企业备货将结束,那么到时豆粕将受到压制,而豆油将可能得到支撑。
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 USDA报告大豆产量库存皆低于市场预期,且美豆油需求小幅的净增长亦将对豆油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短期来看,豆类将维持弱势整理,豆类价格的真正转换节点将取决于美豆的到港时间和速度,在美豆集中到港前,豆油可能难有起色,且随着天气真正转冷,下游消费需求真正回暖,油厂为维持压榨利润而挺油抛粕时,豆油或将重现反弹。但在美豆供应基本宽松,消费需求温而不暖,豆油反弹力度将受到限制。所以我们预计短期豆油将维持弱势整理,中期将出现一定的反弹,但反弹高度受限。而棕油国内需求将转淡,且目前处于相对高位,有望回落。
(关键字:油脂走势 豆油 棕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