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比9月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增速比9月回落1.5个百分点。这一双回落现象是今年下半年首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产能过剩导致今年以来我国企业存货持续增长。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达到32519.5亿元,自2月以来连续9个月增长。
主流专家普遍认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需要中央下决心从体制上加以化解。
数据 总额、主营增速双降
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26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增速比1-9月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活动利润46884.2亿元,增长5.4%,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10月实现利润总额5810 .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增速比9月回落3.3个百分点,比1-9月增速高1.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活动利润5669亿元,增长6%,增速比9月回落1.5个百分点,比1-9月高0.7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10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952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5%。产成品存货3251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从绝对值上看,产成品存货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已经连续增长9个月;从增长幅度看,同比6.2%的增长是4个月内最高。截止到10月,产成品存货同比增幅已经连续2个月扩大,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幅也出现反弹。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文彩霞认为,数据说明由于产能过剩导致增长基础脆弱,四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会比较大。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仍在持续负增长,如果工业产品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工业品价格通货紧缩的现象可能进一步延续,行业利润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利润下降、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所长金碚则通过分析去年工业企业利润下滑的原因对此加以解释。他说,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为5.3%,比2011年下滑20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投资机会减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外,主要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间恶性竞争,即使无利可图,为了生存依然进行生产。
影响 抑制工业投资生产
严重的产能过剩风险正在威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员赵晓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已成为当前实体经济增长的最大阻碍。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回升主要是受到生产指数大幅回升的带动,而新订单指数则出现回落,表明需求并未明显改善,产能过剩问题仍严重。
赵晓玲还说,A股上市公司共计2467家,其中959家制造企业,其他公司也大多与制造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根据上市公司三季度的季度报告来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我国959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存货总额达到1 .1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这一存货总额与2012年5个省份的G D P总和几乎相当,比2012年末增长了6%,相比2009年末,增长了61%,过剩产能有增无减,这将抑制工业投资和生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陈强表示,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是当前我国工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用药过猛”,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范围广、数量大、影响深的产能过剩情况,并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来自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氧化铝产能利用率为72.5%,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为78%,铝行业过剩明显;水泥总产能31亿吨,总产量22.1亿吨,产能过剩约9亿吨,水泥行业在建、拟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220条,若全部建成投产,总产能将达35.5亿吨。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电解铝、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而且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了绝对量和长期性的过剩。据权威部门测算,2013年第三季度末,所有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8.6%。“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工业运行将在较长时期面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矛盾和问题。”陈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