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获生物航煤首张生产证 地沟油成燃油

2014-2-13 9:35:02来源:新京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中国民用航空局12日向中国石化(600028)颁发了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这标志着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中国由此跻身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

中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项目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认可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此次获得适航批准的1号生物航煤以棕榈油和餐饮废油为原料。

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徐超群介绍,1号生物航煤适航,我国生物航煤由此实现了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安全性 审定程序长达两年多

天空没有停车场。用棕榈油、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航空煤油是否足够安全?

据了解,中国民航局将生物航煤作为航空零部件进行管理,对航煤生产过程及质量保证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发动机制造标准,全面监督和管理,最终目标是确保民用航空器和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正式获批适航前,1号生物航煤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适航审定程序。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对生物航煤进行了工艺评审、产品理化性能、特定性能试验以及生产质量体系评审,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验证和试飞验证,最终投票通过审查报告。

下一步,我国也计划将合格的生物航煤用于定期航班,取得可靠证据来验证稳定性。

成本 为石油基航煤2至3倍

虽然生物航煤已经获得商业化应用的“门票”,但距离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主要问题是过高的生产成本。

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徐惠说,以国际标准测算,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是石油基航空煤油的2至3倍。

以餐饮废油为例,大概3吨多餐饮废油才能生产1吨生物航煤。“严格意义上讲,餐饮废油不同于"地沟油",必须是不含水的油脂,收集成本较高。”他说。

徐惠认为,进入市场初期,价格必然是石油公司和航空公司共担。随着碳减排力度的强化以及生物航煤市场化的推进,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价格。

生物航煤商用将为哪些行业企业带来商机?

中国石化12日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我国首个生物航煤适航证书,意味着我国生物航煤产品正式进入商业化应用。我国生物航煤行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将给哪些行业企业带来商机?

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徐惠认为,生物航煤获得商业化应用的“门票”,将引导航空煤油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促进整个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

获得适航批准后,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同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目前,生物航空燃料的研发应用已成为国际航空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技术和批量生产能力,远期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另一大石油企业中国石油早在2008年就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合作生产生物航空燃料。借助霍尼韦尔的关键技术,双方以小桐子(麻风树种子)为原料采用加氢工艺技术在四川南充建设一套6万吨/年航空生物燃料生产装置,已于2011年验证飞行成功。

受制于比传统航煤高得多的原料成本,生物航煤的大规模商业化尚有待时日。但其中的商机仍然巨大。业界认为,我国生物航空燃料技术已具备工业化能力,目前需要的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销售。而原料成本决定着整个产品的价格。

据了解,目前中国石油已联合原料加工企业、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航空公司及机场、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从小桐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与采收、原料加工和储运直至油品炼制和加注使用的完整解决方案。期待通过打造一条生物航空燃料产业链,加快商业化应用的步伐。

中国石化目前已经具备了利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的生产技术与能力,并正在研发利用微藻生产生物燃料的技术。在探索原料多元化应用的同时,中国石化也考虑在原料的种植、收集以及初步处理方面与民营企业展开合作。

生物燃料的种植、收集以及初步处理的产业化,将是生物燃料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用餐饮废油生产生物航煤和生物柴油的能力,为“地沟油”资源回收利用探索出一条绿色之路。特别是相对于生物航煤来说,生物柴油对废弃油脂的质量要求不高,很多酸化油、地沟油经过处理之后都可以应用。但高昂的“地沟油”收集成本,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据估计,目前国内废弃油脂的总资源量接近100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餐饮废油的收取上能够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餐饮废油回收产业链将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带来新的商机。

(关键字:中石化 生产证 地沟油 燃油)

(责任编辑: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