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豆市场:
2014年第7周(02.07-02.14),截至02月14日,黑龙江油用大豆收购价格4180-4240元/吨。黑龙江集贤、友谊地区油厂大豆入厂价在4100-4200元/吨。
4月船期南美大豆到我国CNF报价559美元/吨,涨3美元/吨。3月船期美国大豆到我国CNF报价78美元/吨,跌8美元/吨。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最新报1097,较上周涨5。
二、豆粕市场:
2014年第7周(02.07-02.14),截至02月14日,国内沿海43%蛋白豆粕出厂价格集中于3800-4100元/吨,与上周比跌30 元/吨。其中大连地区价格为3820元/吨,与上周比下跌100元/吨;京津冀和山东地区价格集中于3800-3880元/吨,较上周比下跌40元/吨;江苏和广东地区价格3840-3920元/吨,与上周比上涨20元/吨左右。东北内陆地区43%蛋白豆粕价格集中于3960-4040元/吨。
三、市场分析
目前影响豆类价格走势的主要原因如下:
1.国内消费需求
目前时值节后消费需求淡季,饲料厂商节前备货过程已完成,节后开工尚未全面恢复,下游养殖企业集中出栏后,面临豆粕消费淡季。国内东部地区疫情蔓延,猪肉价格反季节下跌,导致养殖效益缩减,并可能影响后续春季补栏积极性。受反腐节约政策引导作用,在经济增幅大幅缩小背景下,油脂餐饮消费和工业消费增长也将同步缩减,而油脂供应稳步增加,油脂仍处去库存阶段,并对大豆产生利空作用。
2.供过于求,市场偏空
全球大豆供需对比显示,大豆总供应量为45167万吨,比1月的45258万吨缩减91万吨,减幅为0.2%;大豆总消费量为37867万吨,比1月的38024万吨缩减157万吨,减幅为0.41%,供应量减幅小于消费量减幅,将加剧大豆供过于求态势,并致使大豆库存量稳步增长,总库存量比1月的7233万吨增加68万吨至7301万吨,库存/消费比也由1月的19.02%上升至19.28%,对全球大豆走势构成偏空作用。
四、后市分析
国际市场,南美大豆主产区在1月下旬和2月初普遍遭遇干热天气,导致部分研究机构小幅下调大豆产量预估。不过,由于南美第一茬播种的大豆已进入收割阶段,干旱对单产的威胁有限,而且本周降雨天气陆续增多,预计南美大豆仍有望获得丰产。不过,南美大豆在转换为全球可供流通量的出口过程中将遭遇到若干阻碍,包括巴西的物流问题和阿根廷的惜售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买家采购南美大豆的积极性。目前来看,巴西大豆出口速度好于预期,
国内方面,豆粕需求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截至2月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的猪粮比价为5.57,仍处于盈亏平衡线以下。节后各地流感病例仍在增加,而且冬春季本就是流感高发期,预计疫情不会很快结束。这些风险都将削弱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进而殃及饲料需求。
后期主要关注美国大豆出口数量、国内到港大豆数量、国际整体经济态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南美大豆产区天气情况,关注月度供需报告及美元及原油走势。
(关键字:南美 豆粕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