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棕榈油期货将被动跟随外盘运行

2014-2-27 15:21:19来源:国信期货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月以来,国内棕榈油在马盘带动下走高。从基本面看,市场利多因素众多,马棕油季节性减产、出口改善以及南美大豆市场进入天气炒作等等。对于后市表现,短期内笔者依然看好马盘走势,国内有望被动跟涨

1、油脂库存充裕 中期弱势不改

USDA2月报告将2013/14年度全球植物期末库存从2037万吨上调至2039万吨,因全球植物油需求下降远超过供给减少的速度。受此影响,2013/14年度全球植物油库存消费比为12.41%,较上一次预估增加0.02个百分点。从大的格局看,全球植物油供需宽裕,植物油弱势难改。

2、季节性减产 马棕油供给减少

棕榈油产量具有季节性规律。一般来说,每年的1-4月是棕榈油的减产期,产量处于年内低位,5月以后产量恢复,并且在7-8月加速上涨,直到10-11月产量达到年内最高值,随后棕榈油产量从高位回落,再次步入新一轮的周期。目前,马棕油恰好处于减产周期中段,此时市场供应压力已经有所下降,并且还将继续下降。因此,从供应的角度看,棕榈油供应压力越来越轻。

目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区天气炎热干燥,或将制约油棕榈生长。根据气象机构NOAA气象跟踪报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部分棕榈油产区天气炎热干燥,并且远超过往年平均水平。棕榈树是热带植物,通常需要充足的日照及水分来开花结果,如果天气仍未改善,那么未来几个月棕榈油单产可能进一步下滑,减产周期将被拉长。而且,根据NOAA预测今年夏季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再度出现,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东南亚地区出现干旱,这将对棕榈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后市需要密切关注。

3、马棕出口改善 关注生物柴油需求

根据第三方船运机构数据显示,2月1-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总量环比增加1.6-3.4%。对应国家,两家机构均预计中国和欧盟进口量稳定,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印度进口量大增,5日平均进口量约在4.6万吨。相比之下,美国和巴基斯坦进口量略有萎缩。从原因看,令吉特汇率的走低以及生物柴油消费、食用消费增加是出口改善主因。从往年看,船运调查机构SGS预估的出口数据与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公布的出口数据较有较强的关联性。SGS的1-25日出口与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公布的出口比值在75%左右。考虑本月工作日偏少,预计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30-135万吨,高于当月平均出口量125万吨。

生物柴油需求强劲也将提振棕榈油价格。目前,印尼和马来西亚政府野心勃勃地实施生物燃料项目。除了棕榈油直接出口外,两国还加大棕榈油制生物柴油使用和出口力度。考虑到美原油价格高居100美元以上,布伦特原油价格也难以出现大幅下挫,棕榈油制生物柴油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丰益国际公司执行总裁Martua Sitorus称,今年印尼的生物柴油用量可能增至350万吨,高于上年的100万吨。

4、国内消费转淡 融资库存释放

跟踪数据显示,2014年1月国内棕榈油表观消费量预估为32万吨,同比增加47%,环比减少50%。从历史同期消费水平看,今年1月国内棕榈油消费量处于历史均值水平,显示国内棕榈油消费需求尚可。进入2月后,受到春节和低温影响,棕榈油需求难有好的表现。预计后期国内油脂市场进入消费淡季,除了两广地区外,其他地区棕榈油消费预计将维持偏低水平。

截止到2月24日,棕榈油港口库存为121万吨,处于历史高位。通过观察每日成交可以发现,华东华南主要融资商在于近期再次出现成交。可见,这些融资商手中棕榈油融资库存质押到期,开始进入到流通市场。初步预计被质押出去的棕榈油库存总量大约占港口总库存的40%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1-2个月内,40万吨的棕榈油库存面临集中释放。棕榈油供应压力加大。再加上豆粕和菜粕未执行合同较多,预计油厂将加足马力生产,豆油和菜油库存攀升可能性较大。在消费淡季的背景下,后期国内油脂供应过剩矛盾料加剧。

总的来看,棕榈油市场外强内弱。马棕油产量处于季节性减产,供应压力逐渐减轻。与此同时,出口改善,生物柴油需求强劲,终端消费提高。可以说,马棕油自身题材利多,价格有望继续走高,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南美大豆丰产压力。相比之下,国内棕榈油消费进入淡季,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近月还要承受融资库存集中释放的压力,基本面利空占据主导。因此,预计短期内国内棕榈油期货将被动跟随外盘运行。

(关键字:棕榈油 期货 外盘)

(责任编辑: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