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海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方案(2013-2017年)》,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海南省粉磨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偏低,产业链不完整,影响到下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省内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增大,产品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发展的机遇,产业步入深刻调整期。面对新形势,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科学配置要素资源,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从源头破解水泥行业历史积淀的结构性矛盾和困境,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水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方案对海南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17年,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标号、高端水泥产品比重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环境保护和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水泥供需基本平衡。熟料产能达到1600万吨/年,水泥产能达到2500万吨/年,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高标号、高性能水泥产品占比达到80%;化解布局不合理、缺乏竞争力的粉磨产能500万吨,通过等量置换技改建成325万吨特种水泥、海工水泥生产线;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0%以上,粉尘、氮氧化物量降低30%,水泥熟料生产线协同处置占比达到10%,固体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方案提出了严格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推动现有水泥基地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生产力布局;强化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两化融合五项主要任务,以及坚持结构调整政策导向、鼓励发展高端产品、加强行业监测三项调整措施。坚持结构调整政策导向措施中明确指出,完善水泥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运用价格手段促进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水泥企业生产用电实行基于能耗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鼓励发展高端产品措施中主要提到的是加强对特种水泥的应用。
方案将华盛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项目列为海南省“十二五”水泥技改项目,并对儋州西培、儋州金岭、儋州双吉、新兴水泥、昌江石碌、定安长昌、白沙水泥、三亚华润八家水泥企业实施“2013-2017年化解过剩粉磨生产线”方案。
(关键字:海南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