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临近豆油期价或有反弹机会

2014-9-12 9:55:13来源:新浪财经 上海中期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新作供应利空压制已有三月,供应利空在油脂上已有所释放

目前美豆11月合约已运行至990美分/蒲一线,逐步接近种植成本线,下方空间有限,新作供应利空从某种程度上已有效消化。自6月末种植面积报告利空出台至今,美豆11月合约在1240美分/蒲回落至990美分/蒲,跌幅达20%,进口大豆成本从4050元/吨回落至当下的3579元/吨,跌幅达12%;

而在同一时间窗口下,豆油1501合约已从7100元/吨下跌至5900元/吨,跌幅达17%,美豆油自41美分/磅回落至31.5美分/磅,跌幅达24%,可以看到大豆的成本跌幅大部分体现在豆油上,尤其在CBOT市场,我们认为豆油近两个多月的下跌已提前消化了豆类市场的供应利空因素,并同时受到棕榈油季节性库存增加的拖累,一旦这两方面的利空因素减弱,豆油合约上将会存在反弹的机会。

二、三大油脂价格靠拢,现货价格缺乏变化

自2012年以粕养油的经营方式为国内油厂采用以后,油脂经历了两年的单边下挫行情,三大油脂有先后的回落,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套利交易机会,今年下半年开始三大油脂之间的价差已经形成窄幅波动的格局,油脂上继续整体做空的难度正在逐步加大,基金长期运用油脂作为空头配置的需求正在减弱。

2010年是油脂的牛市,最终三大油脂集中于10000元/吨大关,其中包括棕榈油。

在建立高点之后,经历了4年的价格回吐,棕榈油于2013年率先到达5300元/吨的低点,金融危机后的涨幅基本已经全部回吐。

豆油自6月以来同样进入加速下行通道,包括菜油价格,目前现货豆棕价差在300元/吨,豆菜价差在200元/吨,都已经进入历史低位区间。三大油脂之间的价格差异已经大幅减少,这是油脂进入熊市末端的必要条件,除非油脂仍有整体性的供需利空存在:那么我们判断,油脂价格进一步整体下跌的动能只能来自于宏观面的系统性风险,亦或是某一油品上的超预期利空。这两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目前来看并不大。

从CFTC的持仓上看,我们也可以发现,美豆油的基金持仓处于相对温和的略净多状态,已经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净空状态,市场更多看空的是美豆合约,油脂再也不是基金最为偏爱的空头头寸配置。

三、大豆压榨量稳定,豆油库存高点或已显现

2014年6月开始,国内进口大豆压榨速度保持稳定,压榨利润也处于相对温和的水平,我们预计11月季节性消费旺季到来之前,进口大豆压榨数量变化的空间不大。以每月600-620万吨的压榨数量计,可出产115-120万吨的豆油,这符合当前价格水平下豆油的消费量。也就是说,四季度前国产豆油的商业库存大幅走高的概率较小。此外,豆油进口数量目前来看也没有增加的迹象,南美豆油到港完税成本均在6400元/吨,国内四级豆油现货均价则在5800元/吨,缺乏利润空间,进口供应不会带来新增压力。由此我们判断,豆油商业库存已经接近年内高点,后期进一步走高的概率并不大,豆油供应最为过剩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那么四季度后呢,从传统季节性上来看,4季度不是一个油脂偏弱的时间区间。无论从棕榈油进入季节性减产周期,还是从年末的双节消费带来的需求,加之目前油脂已经处于历史性的低位,叠加三种因素我们判断:进入四季度,当美豆的供应利空逐步被市场消费之后,豆油或有反弹的机会。

四、操作策略:逢低介入,参与反弹

我们认为一旦美豆丰产预期兑现,市场将出现对价格下行趋势进行修正的机会,9月上旬市场将进入震荡,等待USDA9月的供需报告,而通常这是一个偏向于供应利空的报告。但在报告之后,豆类市场或能出现有效的反弹机会,而其中我们更多关注油脂。

(关键字:四季度 豆油 期价)

(责任编辑:0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