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务院下发国发[2014]53号《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以下简称“目录”),距离国务院2013年12月2日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通知不到一年的时间,足见国家改革决心。
目录要求,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并合力推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各项工作。这与目录2013年本“水泥投资核准已下放至省级政府”相比有了更大的突破。
目录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同时在备案和金融政策上给新增产能带上了双重“枷锁”,完全符合国发[2013]41号《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精神,更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和市场的主体地位,于水泥行业而言,更加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快速推进。
自《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下发以来,国务院和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相继下发的配套政策对各大产能过剩行业均步步紧逼,从当前宏观形势,以及房地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也可以看出国家在结构调整上的系列动作和决心。
我国水泥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改革的号召,并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步伐,尤其大企业集团,在遏制新增产能、环保、向海外扩张和兼并重组等方面积极探索行业转型发展新思路和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国水泥行业新增产能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并且在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的倡导下,水泥行业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近日纷纷签订不再新建生产线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遏制新建新增产能,化解过剩,优化存量,提高效益。截至9月22日,全行业已有444家水泥企业签署了承诺书。
环保方面,水泥窑协同处置得到了国家级的重视,全国政协于10月30日下午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问题建言献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委员们认为,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好事,对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促进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近期也获得了系列进展,9月13日上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塔吉克斯坦国总统拉赫蒙共同见证下,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与塔吉克斯坦投资和国资委主任果吉利·果西木,分别代表华新和塔吉克斯坦政府正式签署投资协议,确定在塔吉克斯坦建设和运营第二条和第三条水泥生产线项目;10月10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与德国AGN集团董事长LOTHERS在德国柏林总理府内签署了绿色建筑合作项目。此次签约是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经济技术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峰水泥公司11月18日公告,鉴于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以及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发展需要,上峰水泥将以其子公司为投资主体,与ZETH国际公司合资,在吉尔吉斯斯坦筹建一条日产28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项目,该项目将建成目前该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11438万美元,建设期18个月。
国发[2014]1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下发后水泥大企业集团由竞争转向合作的动作频现。大企业集团间的强强联合成为2014年中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亮点:10月31日,台泥国际集团发布公告称,台泥水泥旗下台泥贵港公司已与四川省铁路集团和四川省铁路投资订立股权转协议,公司拟以不超过6.76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四川铁路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简称四川铁路水泥)全部股权,未来西南水泥市场竞争格局仍然有望被打破;10月28日,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水水泥)发布公告,向中国建材配售5.631亿股,每股配售价2.77元。配股完成后,中国建材拥有山水水泥16.67%股份,成为山水水泥第二大股东。中国水泥业前十强中的两大集团从竞争走向竞合,开启了中国水泥业强强联合以及民营资本主动引入国有经济的新局面。
但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还远不足以抵消产能过剩带来的威胁,还需要通过优胜劣加快汰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通过兼并重组加快提高市场集中度的步伐,以及通过对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推广加快向环保型产业转型的步伐等系列措施中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
(关键字:政府核准 投资项目目录 双重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