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东北豆价持续下跌影响,沿淮产区贸易商低价收购农户惜售,高价收购市场选择转向。河南、安徽豆区总播面积大幅下降,加之部分区域受灾较重,总产比去年下降40%已成定局。不过湖北豆区面积大幅增加,完全可以抵消沿淮产区降幅。黑龙江大豆单产增加,加之国家今年不收储,大批货源想被豆制品加工消化,尚需长时间的“磨合”。
湖北豆区:质量优于去年
湖北省天门市是国家重要的棉产区,其周边地市受此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也大于其他作物,由于棉花种植费工费时,加上价格偏低,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部分地区改种大豆面积达80%以上,加之单产增加,目前天门、钟祥、潜江、仙桃等产区剩余总量依然较多,在沿淮区域大豆上市后交易量受阻,上述地区价格曾持续下跌。
由于湖北和北方豆区货源均流向南方地区,相比之下,无论公路还是铁路运输,均优于沿淮地区40~60元/吨,优于东北200~240元/吨,加之今年质量优于去年,价格受各地集中上市冲击,曾一度出现前高后低。目前行情趋稳,部分品种小幅上行,早熟品种产地车板价已达5900~6000元/吨;普通型中晚熟品种价格悬殊较大,产地车板价在4900~5260元/吨之间,产区交易量明显好于10月底。
东北豆区:豆农变现心切
黑龙江今年大豆质量优于去年,单产增幅明显,由于国家停止收储,加上新豆上市前国储陈豆持续拍卖,许多蛋白企业认为拍卖价格已低至极限,大批买进后蛋白产品行情一直起伏不定,对新季大豆的采购和加工低于历年同期。
沿淮豆区:总产大幅下降
沿淮地区大豆改种玉米现象明显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同比下降30%,加之各地受灾程度不同,减产幅度不均,河南和安徽总产比去年下降40%已成现实。产区收购商均注意到这一现象,上市后随着干度渐渐转好,各区域间均出现少部分商户盲目提价收购现象,由于今年市场可选择区域比历年偏大,沿淮区域盲目追涨导致市场采购转移。
11月初,河南许昌、漯河、周口、淮阳等地车板价开始日渐下跌,由上月底的铁路车板价5140元/吨,到本周初已降到5040元/吨。
而安徽亳州境内涡阳、利辛,阜阳市太和县收购价最高时接近5200元/吨,高收低卖现象明显,本周上述区域价格依然回落,铁路车板价在5160元/吨成交量仍较低迷;淮北的百善、刘板收购价曾突破5200元/吨,部分商户提价超前,现在价格下调,豆农却惜售,收购和出货明显清淡;宿州地区今年产量与去年持平,农户售豆情绪高涨,收购价仅5040~5060元/吨,店面车板价5140元/吨。
由于淮北境内价格偏高,均倾向于采购宿州区域的大豆,使该区域行情受到支持。近期该地区已有种子经营商开始选购种源,商品质量或将出现下降,而收购价格也会受此影响小幅提升,受质量分化影响,市场采购将会下降。同时,沿淮部分地区由于播种品种单一,在加工豆制品时不适合做油炸类制品,也影响了市场选择。
东北新季豆作为食用豆涌入南方市场,市场无法承受,加之产区行情持续下跌,市场采购加剧观望。产区油厂经营状况难见起色,进口豆现货价格持续走低,部分油厂对当地豆挂牌收购价偏低,收购量难以跟进,开机率依然较低。产地贸易商承受收购和出货双重压力,加上价格一路下跌,部分贸易商索性关门歇业。
东北部分豆农在11~12月急于变现偿还贷款,加之贸易商和油厂停收,产区收购主体减少,国储这一大收购主体的“断裂”,加大了产区的承受能力。
豆农出货变现心切,行情在近段时间更加受挫,部分贸易商依然会对价格施压,产业优质豆收购会跌破4400元/吨,并有逼向4300元/吨的可能,经筛选加工后,普通商品豆流入长江以南市场的价格或将跌至5100元/吨左右。
苏北豆区:优质品种受宠
苏北豆区虽然零散种植但面积也有所增加,多年来该豆区的品质均好于沿淮豆区和湖北豆区,部分品种价格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市场依然热衷选购。
今年苏北地区“中黄13”成了主栽品种,“伏豆”面积有所减少,前期市场选择挑剔,因机收率提升,商品豆质量大打折扣。近期该地区收购商已开始分仓、分品种,分机收和人工收割进行单收,市场采购量小幅提升。
上周该区域“伏豆”人工收割的价格已由10月底的5440元/吨涨到5660元/吨,而“中黄13”机收的车板价仅5100元/吨左右,其他混杂品种5240元/吨。采购商除本省外,沪、浙、闽占多数,广东、江西部分市场均有销售,近期该区域优质品种仍有上行空间,而质量偏差的行情会明显受挫。
(关键字:东北豆价 贸易商 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