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或为水泥行业控煤带来活力

2015-3-3 10:05:07来源:数字水泥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日,“柴静自费调查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以下简称“纪录片”)在微信平台火爆传播开来,引发了各大媒体的转载、思考和评论。

柴静从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为出发点作为调查的原因,揭露了“雾霾”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各种困扰和烦恼,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在环境质量改善上的诸多困难和相关主管部门囿于政策法规主体不明确等而体现在执法中的无奈。

纪录片中提到,由于旧环保法中对执法主体不明确导致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无法行使处罚权利,使违法一方无视相关部门的执法,是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转而我们可以联想到,近几年被曝出的水泥污染企业屡次被责令整改却仍然在生产的原因。

今年元旦,我国新环保法开始实施,“按日即罚”新环保法处罚力度明显升级,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新环保法大幅增加了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各方面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确立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重拳”指向火电、钢铁、水泥、化工、冶炼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

新环保法在实施一周后被媒体曝出浙江各地环保部门开始了行动,包括杭州、台州、宁波等多地环保部门已连续查处多个环境污染企业;而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月27日召开的座谈会上确定了《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3月1日施行;北京3月1日开始征收施工扬尘排污费……今年,31省市全部将大气污染治理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了改善空气质量的各项目标,有的还“自我加压”,将目标量化为具体数字。综合来看,新环保法的实施作用明显。

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部长于3月1日首次公开亮相,主动选择与媒体见面。座谈会上,陈吉宁对纪录片表示赞赏,称其行为值得敬佩,并亮出了新上任的“三把火”。

陈吉宁在媒体发布会上说,新环保法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如对企业排污的举证问题还存在难以执行的地方,环保法中所说的“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环境质量”也并不特别明确,“什么叫地方责任?”陈吉宁反问道。

陈吉宁称,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环保不守法是常态,今后要把这个常态反过来,守法是底线。不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守法。他还表明,今后要在新环保法的执行中继续细化配套设施,重在加强执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全力贯彻落实好环保法。他说,要加强地方监管、加大违法企业查处、强化执法管理和责任、信息公开“四管齐下”:重点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此外加强执法管理,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有效预防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

面对环保“有责无权”、条块分割等痼疾,陈吉宁说,将进一步深化环保改革工作。而最难啃的“生态环保职能优化整合和事权合理划分”将成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二是做好“十三五”环保规划。他披露,“十三五”环保规划主要思路将放在紧紧扭住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实施质量和总量双管控,重点要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着力健全立法执法、政府履职尽责、改革环境治理、完善社会共治和强化市场机制五大制度。

三是改进环保队伍工作作风。“让环保队伍真正成为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队伍”。

纪录片中还提到煤耗是环境污染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水泥工业是耗煤大户之一,但与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相比,水泥行业在控煤上所做的努力使行业减排工作一直走在其他产业前面。水泥行业的环保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环保部于2013年12月27日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其中,业界最为关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明确指出,水泥行业现有与新建生产线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为400毫克/立方米。现有企业2015年6月30日前仍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中的标准,自2015年7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新建企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重点地区企业执行生产线排放标准为320毫克/立方米,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时间和地域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看出,水泥行业一直在为改善环境不余遗力的努力中。

中国水泥协会致力于探索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和环境改善共赢的局面,在行业控煤上开展了相应研究和错峰生产会议。

2014年,中国水泥协会利用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时期开展的多次错峰生产会议,就是为了减少水泥窑煅烧和取暖用煤叠加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得到了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全力相助,业内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宣传和支持,使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在水泥行业贯彻实施“节约优先”和“绿色低碳”战略的背景下,水泥协会把握我国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研究我国水泥行业的发展现状,2020-2050年的煤炭消费趋势,对技术、政策、投资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2015年2月12日上午,在国际环保机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共同协助下,中国煤控项目在京发布最新课题研究成果显示:在中国煤控项目课题研究的基准情景下,中国水泥协会共采集了14000多条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各类数据,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测算出未来我国水泥熟料的消费趋势和消费量。数据预测显示,水泥熟料消费量在2017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区,熟料消费峰值2019年前后出现,峰值产量15.9亿吨左右;煤炭消费峰值将于2017年显现,峰值为1,7亿吨标准煤。课题分析了主要节煤、节电途径和潜力,2020、2030、2050年分别节标煤总量达到2365、2520、1980万吨。研究表明,水泥窑处置可燃废弃物节能环保效益好。全国若有3亿吨新型干法熟料的17%生产能力处置生活垃圾,每年处置量可达5000多万吨,可节约土地10亿平方米(与卫生填埋相比),节约投资300亿元(与垃圾发电相比),节约标煤6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85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 57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3.4万吨,协同效益巨大。但目前遇到了不少障碍,需要有政策的引导和政府协调机制的整合。

相信新环保法在严格的实施和不断的完善中将促使一批环保不达标的水泥企业退出市场,为行业取得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为我国水泥行业控煤带来活力,为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铺路”。

(关键字:新环保法 水泥行业控煤 带来活力)

(责任编辑:0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