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不少食品登上抽检“黑榜”。昨日本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获悉,其公布的201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共抽检肉及肉制品样品2473批次,合格率为95%,55批次产品不合格;在被检测的食用油、油脂及制品中,21批次品牌产品被检出不合格,一线食用油品牌基本检查过关。
不合格食用油多为区域品牌
本次食药监总局抽检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主要包括花生油、玉米油、其他食用植物油。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等13个指标,共抽检602家企业的1329批次产品。
不合格产品品牌多为广西、四川等地的区域性非著名品牌,散装、桶装、瓶装规格皆有,不合格多集中在黄曲霉毒素B1、过氧化值以及溶剂残留量等问题上;而一线品牌基本显示产品过关,在合格名单中不乏鲁花、金龙鱼、中粮身影。
(关键字:食药监总局 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