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两会:"新常态"下的改革

2015-3-5 9:18:42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种独特的“发展坐标”定位下,今年这个“平年两会”意义并不平常。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2015年的“两会时间”如何更好地应对“三期叠加”加速转型升级,如何更好地促进百姓全面受益,如何更好地体现改革含金量,如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前瞻:GDP增长7%也能保证就业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届时,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物价总水平目标等数据将公布。

目前,一些专家学者对今年经济增速进行了猜测与预估,适当下调GDP目标成为众多机构与专家的共识,7%左右的增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不要因为增长目标下调,就开始担心。经济增长目标预期的下调,应该看成我们改革和转型信心的进一步增强。7%左右的增速目标较为合理,增速虽然降了一点,但并不影响就业与收入增长,且利于进行结构优化调整。

新常态下的GDP观

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之下,能否达到总理所关注的就业目标尤为重要。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2005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就业80万人,而2013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40万至160万人。

对此,潘建成分析称,7%左右的增长速度还是能够保持就业的相对平稳,以及保证收入的平稳,所以,与民生相关的指标不至于出现大的波动。

对于如何看待GDP增速下调?潘建成则表示,不要因为增长目标下调,就开始担心;而应明白增长目标下调实际上是正常的,经济换挡期,体量大了就要慢一点,只要不影响就业与收入增长,这个“慢”就是健康的。

潘建成进一步指出,以规模为标准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结构更加优化,更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并且,增长动力是由过去的传统要素驱动,转变为更加依赖技术创新、改革能力及结构的变动来驱动。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下降了4.8%;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同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占比持续提高。此外,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且发展迅猛。这些都表明,我国产业结构正趋于优化。

潘建成表示,7%左右的增长目标,在全球来看还是相当高的,远高于发达国家。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稍高一点,但也只有2.4%左右的增速,欧洲和日本都不到1%。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增速排名同样靠前。“在国内、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形成巨大压力的当下,我们仍然能够保持名列前茅的增长,非常不容易。”

改革驱动“双引擎”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地方不再唯GDP论。最明显的是今年地方“两会”,各省市大多在淡化GDP概念,多地均下调了今年GDP增长预期。

对此,潘建成表示,改变以GDP评判优劣的标准,是地方适应新常态,转变观念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唯GDP并不是说不要GDP。“对我们来说,经济增长毕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还是需要起码的增长速度。否则,经济增长过慢,有可能带来失业与资源闲置等问题。资源的过度闲置也是一种浪费。所以说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潘建成补充道。

此外,对于新常态下,打造创业创新的新引擎和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双引擎”等。潘建成表示,对于传统引擎,目前有很大的改造升级空间。例如钢铁这类传统产业,尽管已出现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但实际上我国还有大量高端钢铁产品的进口需求。

潘建成表示,这就需要使钢铁等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更快一些,尽早实现这类产品自行生产,使得过剩产能得到更好地利用。“我们是有一些落后的产能,但是一般来说,我们没有落后的产业。”

而在新引擎推动方面,潘建成表示,以创新推动增长。宏观层面来看,国家也在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微观层面而言,企业主动进行创新的压力与动力也在增强。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同样的资本和人力劳动的投入,经过创新后,其效率会增强。

创新还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这其中包括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开发。例如,旅游服务行业、环境保护产业、IT行业等。

潘建成表示,推动这样一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根本动力,还是要靠改革,一定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等政策环境,使得发展方式得到根本改变。

(关键字:2015两会 "新常态" 改革)

(责任编辑:0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