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反复, 油脂有所起伏
本周(1月18日~22日),油脂期货下降,截止周五,豆油指数较上周上涨53至5586元/吨,棕榈油指数较上周下跌12至4650元/吨,菜油指数较上周上涨36至5580元/吨。
现货方面,涨跌不一,截止周五张家港四级豆油下跌50元/吨于5800元/吨,广州24度棕榈油上涨50元/吨至4500元/吨,江苏四级菜油持平6050元/吨。
开工率下降,豆油内强外弱
本周,国内外豆油依然“猴市波动”。原油市场深不见底,全球股市集体下挫,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豆油国际期价走势疲弱。
国内市场受到节日备货、油厂开工率下降以及1月大豆到港量低等支撑震荡运行。上周国内油厂开工率回升,但由于部分大豆原料未接上等原因,油厂开工率恢复缓慢。
虽然大豆压榨利润丰厚,油厂开工积极性高,但是1月和2月大豆到港量低,油厂开工率难以明显提升,豆油供给增加有限。
与此同时,豆油处于小包装油备货旺季,除了食用消费外,充话费赠油、订报赠油等礼品包装油消费大幅增加功不可没。中下游经销商积极备货,天下粮仓监测数据显示豆油日均成交量在1.5万吨以上,为近3年最高。
旺盛的终端需求不仅消化了新增产量而且还消化一部分库存,豆油商业库存下降至80万吨,偏低正常20%左右,局部地区现货供给甚至出现紧张。
距春节还剩下10个交易日,考虑到油厂开工率处于低位,节前油脂不看空,但上方空间也不宜过分乐观,预计节前豆油行情整体将呈现震荡向上,空间100点左右。
棕油库存充裕,关注印尼检验
本周,国内外棕榈油期价大幅震荡。疲软的出口及原油下挫是市场下跌的主因。但同样原油和股市的上涨也引发了棕油的反弹。
从基本面看,马来西亚处于减产周期中,出口疲软拖累市场,但总体供给压力不大,价格处于抵抗式下跌中。而国内棕榈油的终端消费表现不尽人意。
据天下粮仓监测,1月以来主要港口的24度棕榈油日均成交量不到0.1万吨,远低于豆油。全国温度普降以及棕榈油性价比低等都限制棕榈油食用消费。
此外,春节前方便面、糕点企业陆续停工,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也降至年内低点。受此影响,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增至94.1万吨,较上周同期涨8.3%,较上月同期涨38.07%,相当于两个多月的消费量。
国内棕榈油节前供给充裕。不过,节后或存变数。周五市场传言广东黄埔新沙连续从印尼进口的3条棕榈油船检测出有害物质“砷”超标,目前这几批货物已被封存,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商检可能重点监控印尼进口货物,不排除需检测合格方能卸货的可能。
据悉已有4船棕榈油已经卸货但不能卖,后市还需要进一步关注事件发展。如果印尼进口普遍都有问题的话,那么国内贸易商将从印尼转向马来,对马棕油和国内棕榈油价格都存在支撑。但是如果印尼 只是个别船有问题的话,那么国内贸易商将继续以印尼进口为主,马棕油和国内棕榈油继续承压。
严寒影响不大,菜油拍卖火爆
本周,国储菜油拍卖继续,短期供给同样充裕。
上周国储菜油第5批次竞拍,计划投放数量首次超过10万吨,较之前增加了50%。并且首次进行2011年菜油拍卖,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也表明国家清库存的明确态度。
本周菜油拍卖数量同样达到此轮抛储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成交有望继续处于高位。
另外,市场传闻春节之前我国政府储备库可能进行豆油品种的首轮抛售。这意味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库存化”、“市场化”,也对国内油脂市场带来阶段性的政策面影响,不利于油类期现货价格的突破反弹。
天气方面,近期全国温度普降,迎来最冷寒潮,我国南方地区和中东地区将先后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和强降温天气。其实寒潮尤其是雨雪对油菜籽生长影响不大,事实上雨雪还将增加土壤适度为开春生长做准备。因此,总的来看,在菜油抛储的影响下,菜油走势将继续落后与菜粕,落后于豆油和棕榈油。
(关键字:油脂 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