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9月8日报道:油脂作为农产品中的领头品种,备受市场关注。自4月中下旬以来,黑色系品种大幅调整,油脂仍然处于区间震荡,技术面看仍缺乏趋势,波动变小。通过近几日对盘面以及基本面的观察,笔者得出的结论是:豆油可以逢低入多。
首先,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减,豆油产量增幅受限。国内豆油产量主要体现在大豆进口量上,油厂的开机率高低会对豆油产量造成短期影响,如果下游需求不佳,油厂开机率较高,豆油产量增加过快,势必会增加豆油库存,从而压制价格。
上半年主要以进口南美豆为主,随着巴西大豆出口接近尾声,美豆大量上市,后市对美豆的进口也将呈现恢复性增长。7月份,中国进口量在776万吨,同比减少18%。预计8月份会比7月份小幅增加,但9月份减少。2016/2017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望达到8650万吨。近期华东地区油厂开机率下降或者停机,所以油厂压榨量减少,豆油产量也会减少,该地区以消化库存为主。
截止到9月5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在120.32万吨,环比增加3.47%,同比增加20.48%。库存增加主要原因是豆油交割量大增。这部分豆油交割量会成为日后库存主要消耗部分。对于新增的豆油产量来讲,供应有限。
其次,豆油消费环比增加,同比减少。根据中国豆油月度供需平衡表数据显示,2016年7-9月期间,豆油消费逐月增加,同时库存逐月下降,表明短期供需矛盾环节。对于豆油的消耗主要体现在食用方面。国内三大油脂中,豆油是食用占比最大,菜籽油次之,棕榈油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尤其是到了四季度,气温下降后,豆油消费需求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对于正常处于垒库存周期中的豆油来讲,若是需求超预期,库存增幅不足预期,比如库存同比增幅逐渐缩小,均利多豆油。
再次,棕榈油库存低,支撑豆油高位波动。国内外棕榈油进口价格倒挂令其港口库存持续处于低位。截止到9月5日,棕榈油港口库存在28.7万吨,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57.6%。另外,马来西亚棕榈油增产幅度不及预期,7月份出口大增,令其库存大减,支撑棕榈油价格走高。8-10月份,棕榈油处于增产周期,因此,未来几个月产量和出口依旧是关注焦点。目前来看,棕榈油基本面依然偏多。且盘面显示,近月合约强势格局依旧,成为短期油脂的领头品种。
目前豆棕1月价差和5月价差分别在726元、938元,均处于年度低点。基差方面,豆油远期小幅升水,棕榈油远期大幅贴水,表明市场对于两者远期合约的强弱已经有所预期。棕榈油5月合约更多受到1月合约支撑。一旦1月合约的做多因素不在,5月合约就将沦为做空首选。
综上所述,站在目前时点看,棕榈油仍支撑油脂整体反弹,在后期豆油库存有望缓解的情况下,豆油期货反弹可期。
(关键字: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