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行情区间震荡,棕油继续领涨

2016-10-10 9:09:14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9月份,美豆丰产局势明朗,马盘棕榈油期价在主产国库存不断下降的推动下持续上涨,受此利空和利多因素影响,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呈区间震荡、重心上移态势。其中,棕榈油继续领涨国内植物油市场,豆棕和菜棕价差进一步缩小。

供需趋于好转豆油强势震荡

9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延续前几个月宽幅震荡态势,重心略有上移。10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仍以宽幅震荡为主,重心继续上移。

期货操作上仍是在区间下沿买入、在区间上沿减轻仓位,现货仍以随用随购为主。

后市利多因素:一是美豆单产和总产明朗后,最大的利空已出,虽然在美豆收获期这一利空因素将继续作用于市场,但也应看到,明年2月份前全球大豆供给仅依靠美豆,因此CBOT大豆期价难跌破去年低点,向下空间有限;二是从船期看,9~1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处于较低水平,港口大豆将处于去库存状态,甚至会出现沿海部分企业因缺豆而停机的现象,加之国内豆油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国内豆油基本面趋于好转;三是从机构数据来看,2016年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合计减产600万吨,这就需要3000万吨的大豆来弥补,而2016年全球大豆增产量远小于这一数据,因此,全球植物油基本面也趋于好转。

利空因素:一是大量新季美豆将批量上市,丰产压力需要时间消化,并持续作用于CBOT豆类商品;二是当前国内豆油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去库存需要时间,短期供给压力仍在。

支撑和压力并存菜油区间徘徊

9月份,成本支撑和供给压力共同作用,国内菜油继续区间震荡运行,重心略有上移。因“双节”需求,国内菜油交易量有所放大。目前11月船期加拿大油菜籽到港完税成本约3634元/吨,以郑商所1月菜粕、菜油合约收盘价格测算,9月油厂压榨盈利多在100元/吨以上,压榨利润较好。前期油厂为规避政策风险,进口菜籽库存可用到11月,国内菜籽供给也充裕。在丰厚压榨利润的驱使下,沿海菜籽压榨企业保持高开工率,国内菜油商业库存充裕,国内菜油供给压力持续存在。

10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价格仍以区间震荡为主,期货操作上仍是在区间下沿买入、在区间上沿减轻仓位,现货以随用随购为主。

后市利多因素:一是虽然在8月底加拿大总理访华期间中加两国就进口加拿大菜籽质量标准的问题达成一致,但质检部门并没有松口,因此在压榨利润较好的情况下,中国加工企业采购仍较谨慎;二是随着气温下降,国内将进入菜粕需求淡季,加之菜粕和豆粕相比处于竞价劣势,后期菜粕向上乏力,而菜粕价格走弱支撑菜油出厂成本;三是当前菜棕和菜豆价差均处于历史低位,有利于菜油去库存;四是国内秋收油菜籽上市,受干旱影响,今年秋收油菜籽大幅减产,农民惜售推高收购价,个别地区收购价高达近5000元/吨,原料成本将支撑国内菜油价格。

利空因素:一是近两个月进口菜籽压榨利润丰厚,沿海菜籽压榨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水平,国内菜油商业库存居高不下;二是近日李克强总理访加,加拿大油菜籽进口相关问题有可能取得进展;三是市场传言有可能重启临储菜油拍卖,这将抑制贸易商和下游企业拿货积极性,不利于油厂去菜油库存;四是加拿大统计局预计,2016年该国油菜籽产量为1830万吨,远高于8月份预估的1700万吨,而市场预期实际产量可能更高。当前加拿大菜籽已经陆续上市,新季供应大幅增加对价格形成打压,进口菜籽到港成本有可能环比下降。

库存持续偏低棕榈油领涨市场

9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先抑后扬,继续领涨国内植物油市场,豆棕和菜棕价差进一步缩小。10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仍将先抑后扬,宽幅震荡。期货操作建议观望为主,或多豆油、空棕榈油进行阶段套利,现货以随用随购为主。

后市利多因素:一是当前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仍处于5年来低位水平,且近月船期进口成本居高不下,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内库存难有明显提高;二是机构预计9月底棕榈油库存进一步降至140万吨左右,马盘10月棕榈油合约可能再度走高。

利空因素:一是当前国内棕榈油现货需求极其清淡;二是在经历持续近3个月的上涨后,马盘棕榈油期价有回调需求,并传递到国内市场。

价格内外倒挂进口缺少动力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8月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55万吨,较7月增加22.22%,较去年同期减少11.3%;1~8月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344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8.9%。国内外价格倒挂和需求下降是进口同比下降的主因。

综合分析,国内植物油现货基本面最坏时期已过,预计10月份国内植物油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

(关键字:食用油)

(责任编辑: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