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面看棕榈油价格上涨势头可否延续

2016-10-19 9:33:49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前两周因市场预期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下滑,且产量处于增长期,棕榈油价格一度回调整理,连棕油一度下调至5386元/吨,马盘跌至2545林吉特。但上周四在吉隆坡参加国际棕榈油贸易交流及研讨会上,有专家称马来产量将减少,市场对产量忧虑提前升温,加之现货市场强劲,令上周五全球植物油价格大幅攀升。另外,投机资金炒作,成为油脂反弹的主要助推剂。继上周五夜盘暴涨之后,本周一(10月17日)国内商品市场陷入癫狂状态,国内豆油、棕榈油油脂分别报收于6620元/吨、5722元/吨,全部涨停。马盘1月主力合约一度飙至2778林吉特高位,收盘收至2769林吉特。国内油脂现货纷纷跟涨,但棕榈油现货涨势明显不如豆油强势,沿海24度棕榈油价格大多在6150-6400元/吨,涨50-120元/吨,沿海一级豆油主流价位在6560-5760元/吨一线,涨幅在180-250元/吨。

此番期货盘大涨,出乎市场意外,主要还是资金炒作拉动,但资金推动这恐将难以成为长期推动力,主要还是要依赖基本面。目前国内基本面还无大的变化:

1、现货棕榈油与豆油价差仍小,棕榈油基本无人问津

国内外棕榈油与豆油价差开始修正,截止10月17日,棕榈油FOB近月船期价高于豆油86.5美元/吨,仍低于正常120美元/吨的价。而目前国内豆棕两者价差在273元/吨,虽较前期有所扩大,但仍处于不合理状态,远低于正常800-1000元/吨的水平,这导致棕榈油基本无人问津,市场交投持续低迷。据我们统计,截止2016年10月17日,国内棕榈油总成交量359060吨,相对比,去年同期总成交701500吨,通过以下趋势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出来,终端的需求量并不大,较去年大降一半。棕榈油的需求旺季仅限在夏季,而当前棕榈油市场需求处于节后阶段性淡季,且进入10月中下旬,气温不断下降,各地棕榈油勾兑份额将大幅降低,棕榈油需求量明显低于豆油。

2、因进口利润丰厚,棕榈油买船数量增加

前几年,受部分融资性进口需求影响,使得港口棕榈油库存常年居高不下,进口价格和国内销售价格持续倒挂。目前棕榈油金融属性融化,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份起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快速下降,目前在31.4万吨这一历史相对低位。但随着利润窗口打开,“十一”前中国进口商集中买入超过20万吨11-12月船期24度棕榈油,节后仍在买入,10-12月24度棕榈油进口总量最新预估已经达到90万吨左右,足以满足后期市场需求。

3、油厂开机率将达到超高水平,豆油产量将放大

10月份大豆到港量达到645万吨,远高于预期,国庆假期结束之后,本周大部分油厂恢复开机,全国各地油厂大豆压榨总量1590450吨较上周的压榨量1273350吨增加317100吨,增幅24.90%。下周油厂开机率将继续提高,按目前油厂的开机计划核算,本周(2016年第43周)全国各油厂大豆压榨总量预计165万吨,下周油厂开机率进一步增至175万吨。因压榨利润改善,油厂积极买入美豆,11、12月份大豆到港总量或高达1600万吨,届时油厂开机率将达到超高水平,豆油产量将放大。

4、菜油拍卖重启,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拍卖

停了三个月的菜油拍卖又卷土重来,10月12日,新一轮国储菜油开拍,计划销售临储菜油99456吨,全部成交,最高价6300最低价5400均价5904.09,菜油成交火爆,虽然首次拍卖成交放量鼓舞了市场情绪。但未来一段时间每周保持持续拍卖,后期油脂整体供应量将势必增加。

总的来看,马来西亚棕油产量的复苏缓慢主要受到单产下滑的影响,10月份预计产量维持小幅增长状态,增幅或在5%,棕榈油产量增幅可能难以达到过往高峰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份增产期过后,11月棕榈油进入减产期,产量的减少带来的库存压力下降是未来棕榈油开展多头行情的基础。

但国内棕榈油的需求旺季仅限在夏季,而当前的豆棕价差过小加之需求淡季,导致需求端多转移至豆油或菜油,需求不佳,这导致棕榈油涨幅不及豆油,而这波行情的大涨也完全是资金面推动,基本面并无实质性的利多因素出现。因此须注意防范资金炒作引发剧烈震荡风险。操作上不宜过分追高,暂维持随用随买。后期继续关注棕榈油主产国产量及国内棕榈油到港情况。

(关键字:棕榈油)

(责任编辑: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