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综述
10月份,国内棕榈油未能延续上月涨势,滞涨下跌。资金炒作下,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表现火爆,但本月国内棕榈油现货因价格过高抑制需求,滞涨震荡下跌30-200元/吨,与豆油走势出现分化,本月豆油较上个月涨280-450元/吨,两者的价差有所拉大。截止本月底,沿海主流港口24度棕榈油价格在6160-6410元/吨,大多跌30-200元/吨,仅局部续涨50元/吨。
二、行情分析
本月国内棕榈油滞涨下跌,沿海主流港口24度棕榈油价格在6160-6410元/吨,大多跌30-200元/吨,仅局部续涨50元/吨。打压本月国内棕榈油行情下跌主要利空因素表现在:
1、现货棕榈油与豆油价差仍过小,市场需求极为疲软
截止10月31日,棕榈油FOB近月船期价低于南美豆油FOB价85美元/吨,仍低于正常120美元/吨的价差。此前棕榈油现货与豆油现货价差一度持平甚至倒挂,严重抑制需求,月末国内豆棕两者价差有所拉大,达到433元/吨,虽有所扩大,但仍处于不合理状态,远低于正常800-1000元/吨的水平。买家大多以采购豆油为主,棕榈油终端需求仍不好。据天下粮仓统计,本月棕榈油成交仅13430吨,较去年同期87920吨降74490吨,降幅84.7%。本月市场采购重心仍在豆油上面,本月国内主要工厂散装豆油成交了407070吨。
2、未来几个月大豆到港量庞大
10月份大豆到港量达到645万吨,高于此前预期。而资金推动豆油豆粕大涨之后,压榨利润十分丰厚,产业客户(各大油厂)开始积极进行压榨利润正套(买美国大豆,卖大连盘豆油豆粕)以锁定后期加工利润,这导致后续到港大豆十分庞大,加上美国大豆装船速度远快于预期,未来两三个月大豆到港量庞大,11月份大豆到港量最新预期773万吨,12月份大豆到港量最新预期提高至910万吨,1月份预计也达到710万吨。
3、后续油脂供应基本充裕
因国内棕榈油现货与国外顺价,进口利润良好,买家积极采购,11-12月24度棕榈油进口总量预计达到70万吨以上。随着中加关系恢复,11月份进口菜籽到港量也将放大到40万吨,12-1月份进口菜籽到港总量或进一步放大至近90万吨。而因菜油出现进口利润,国内进口商也开始买入加拿大菜油,并在郑商所盘面上抛出,进行无风险套利,这导致12月份开始进口菜油到港量也将增加。另外,停了三个月的菜油拍卖又卷土重来,已经进行的4轮拍卖中,都是全部成交,供拍出近40万吨菜油,未来还将继续拍卖,势必增加了油脂整体供应量,油脂后续供应基本充裕。
4、原油价格滞涨回落,施压农产品市场
之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意外达成冻产协议,为8年以来首次达成冻产协议,OPEC同意将石油产量限制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推动国际油价一度飙升至52.22美元的高位。但之后,伊拉克石油部发言人Jihad称,若基于“真实”产量,伊拉克可以接受欧佩克的石油冻产协议,但是,伊拉克向OPEC报告的9月产量为477.5万桶/日,而二手来源的数字为445.5万桶/日。数据不一致引起市场担忧,而近期包括伊拉克在内传出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部的不和声音,凸显出限产协议的不确定性,油价依然承受着较大压力,兼之2017年原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衰退,原油期价在触及52.22高位后开始不断回吐涨幅,截止10月31日,原油12月期价已经跌至46.86,月比跌1.96美元,较本月高点大跌5.36美元。
受上述利空因素打压,本月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未能延续上月涨势,滞涨震荡下跌。不过,目前市场仍存有一些实质性的利多因素在限制其跌幅,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盘及大连盘油脂期货连续拉升,利多国内油脂市场
美豆出口需求非常强劲,另外当前弱拉尼娜气象也可能影响南美播种及生长,基金持续增加多单。推动本月外盘大豆突破1000美分,1月合约一度涨至1031美分,截止10月31日,CBOT11月大豆合约收报1002.25美分,较上月954涨48.25美分,1月大豆期货收报蒲式耳1011.75美分,较上月959.25涨52.5美分。与此同时,棕榈油供应吃紧,全球植物油需求提高,本月马盘上涨,提振豆油市场人气,并创下两年来的最高点,美豆油一度上涨至36.23美分,截止月末CBOT12月豆油合约收报35.17美分,较上月33.44涨1.73美分。
因为此前楼市疯涨,“十一”前后各地政府密集出台楼市限购政策之后,关键性的信贷政策调整也随之而来,房贷狂飙或迎来拐点,炒楼资金回流并寻找下一个“风口”,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市场吸引投机资金流入。同时,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3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上半年持平,符合预期。整体大环境有所好转,加之政策严控房地产,导致资金外流寻找洼地,本月大连盘油脂期货继续上涨,连豆油一度涨至6478元/吨,连棕油一度涨至5832元/吨高位,截止本月底,大连盘豆油主力1701合约收6700元/吨,较上月6310涨390元/吨。大连盘棕榈油主力1701合约收5958元/吨,较上月5516涨442元/吨。
2、市场预期今年东南亚棕榈油减产,马盘大涨
吉隆坡交易商称年底的雨季可能造成短期内马来西亚棕榈油减产,因为暴雨会中断收获,马来西亚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且受去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滞后影响,今年棕榈油产量也可能降低。根据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料下滑9.8%至1,800万吨,单产料下降5.3%,相对比,去年产量1996万吨。受此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回升速度缓慢,预计四季度末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将位于180-190万吨。产量担忧提振本月马盘棕油一度涨至2828林吉特/吨,创下四年来的新高。此后回吐部分涨幅,但整体仍处于高位,截止本月末,马盘1月主力合约收报2788林吉特,较上月2621涨167林吉特。
3、国内棕榈油库存仍处低位,提供有力支撑
由于前期很长一段时间棕榈油内外盘严重倒挂,进口利润长期处于负值,所以影响了棕榈油的进口量,导致国内棕榈油库存自今年4月份开始快速下滑,7月底一度跌破30万关口,至27万吨这一近6年以来的低位水平,虽然此后有所恢复,但大部分时间是在30万吨附近徘徊,且货权集中,截止本月底,港口棕榈油库存在29.25万吨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5年平均值60.32万吨。
4、油粕比不断回升,油强粕弱格局明显
本月美国农业部继续调高美豆单产及新豆库存,但美豆产量及库存增幅均低于预期。及下游养殖业需求不振承压,粕类市场其走势相对平静,而油脂价格连续反弹。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油粕比因此不断创新高,10月中旬一度创新高2.36,这刺激更多的投机商入市做多油粕比,提振了油脂价格。
5、人民币持续贬值带来利好
受全球经济放缓和中国出口下降的压力及美国加息预期影响,人民币自10月初以来,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并且在跌破6.7关口后,央行并未出手干预,中国央行则似乎仍然无意通过引导中间价防守汇率,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6.79关口至6.7987,人民币持续贬值也将推升后期进口成本,加上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出于成本考虑,油厂提价积极性也是非常之高。
三、后市展望
总的来看,国内棕榈油与豆油价差过小,终端需求疲软始终是棕榈油市场面临的一道坎,本月棕榈油现货市场未能延续此前辉煌走势,走下神坛。进入11月份,商品经纪公司福四通称,上调2016年美国大豆单产预估至每英亩52.8蒲式耳,上一月度报告中预估为52.5蒲式耳,而USDA10月报告中公布的单产预估是51.4蒲。福四通公司上调大豆总产量预估至43.86亿蒲式耳,上个月预估为43.57亿蒲式耳。美豆丰产利空再度来袭,受此影响,11月初美豆重新回到1000美分下方。而压榨利润丰厚,大豆及菜籽到港庞大,油厂开机率提升,及因菜油出现进口利润,进口商通过买国外菜油,然后再郑州盘上卖出锁定获利,这导致后续菜油进口将增加,而且持续贬值的人民币月初也出现止跌回升,打压11月初国内棕榈油继续回调。
但对于马来棕榈油2016年度有减产预期,主产国库存压力不大,马盘棕榈油下方支撑尚可,且中国国内棕榈油库存目前仍处于低位,将使得棕榈油行情的回调不会一蹴而就,其间仍会跟盘反复震荡,整体或呈现震荡回调态势。但一旦油脂油料集中到港后,棕榈油现货或有一波相对大一些的回调。因目前棕榈油与豆油价差仍过小,严重抑制需求,后面棕榈油到港增加之后,需要拉大与豆油的价差来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因此,预计11月份棕榈油行情或面临继续震荡回调整理。后期沿海24度棕榈油或有下试6000元/吨大关的风险。操作上,维持轻仓操作,随用随买,有需求的仍可尽量选择用豆油或菜油替代。
(关键字:棕榈油 震荡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