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季节性的交易策略分析

2017-3-15 9:59:52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MPOB上周五发布的供需报告显示,2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125.85万吨,虽较上月的127.69万吨小幅下滑1.43%,但高于此前预期的121.94万吨,更比去年同期的104.27万吨,大增20.70%。从图1的马棕榈月度产量季节性规律可以发现,2月多为棕榈油减产期,月度产量呈现环比下滑趋势,但从2017年1月和2月的产量连线的斜率则发现,今年2月份产量下滑的幅度较往年小,可以由此判断马来西亚棕榈油已进入复产周期。而比较图2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历年的产量构成又有新发现,在2015年棕榈油年产量达到历史高位时,1-2月份的产量占比并没有太大,且往年1-2月份产量较大的2013、2014年度产量也连续创出新高。从往年的产量规律可以预期的是,2017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不仅会毋庸置疑地超过2016年,增产幅度会更大,甚至有比较大的概率超过2015年的高点。如果这个产量预期得以实现,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后期棕榈油的供应压力会很大。再叠加南美大豆丰产、后期豆油供应充足因素,价格较低的豆油与棕榈油形成强烈竞争,对棕榈油消费的挤出效应将会是明显的。

在出口方面,由于马棕榈与豆油FOB价差过小,截至上周五,马棕榈FOB近月船期高于南美豆油FOB价7.5美元/吨,远低于100-150的正常价差,严重抑制了棕榈油的出口。根据MPOB最新报告数据,马来西亚棕榈油2月份出口110.70万吨,低于分析师预测的113万吨,较1月份的128.26万吨环比下滑13.69%,创下去年9月份以来的单月最大降幅。库存方面,2月底为145.90万吨,虽创下6年以来的历史低点,但在马棕榈快速进入增产周期且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将会不断累积。低库存造成的短期供应短缺将会对近月合约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而后期随着库存不断累积,供应压力会变大,对远月合约价格上涨形成抑制。从马来西亚棕榈油供应情况来看,近月合约强于远月合约。

国内棕榈油库存状况

截至3月13日,我国棕榈油港口库存55.90万吨,比上月同期的50万吨增11.80%,与去年同期的85.60万吨相比,下降34.70%。目前棕榈油国内库存仍处于低位,虽库存正在重建,但近期库存压力不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库存将会不断累积,远期库存压力将不断增加。国内进口方面,海关数据显示,国内棕榈油1月进口量39万吨,较12月的51万吨下滑23.53%。马来西亚政府提高3月份出口关税,让本已疲弱不堪的进口利润进一步走弱,截至3月13日,广东24度棕榈油进口利润-630元/吨。进口利润转差使贸易商减少进口,据悉,上周中国买家没有采购新的棕榈油船,近期还出现了洗船行为,让本已处于低位的进口棕榈油周度装船和到港量进一步下滑。2月28日,我国进口棕榈油周度装船量11.54万吨,环比减少19.17%;棕榈油到港量8.15,环比减少7.92%。

进口利润转差,周度装船与到港减少,月度进口下滑,在国内棕榈油库存本就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随着国内油脂消费开始恢复,预计棕榈油短期供应将会偏紧,对近月棕榈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据最新预估,3月份棕榈油进口量预计在40-43万吨,4月份在35-40万吨,5月份在34-38万吨,而2016年3-5月份的棕榈油进口量分别为31万吨、18万吨和10万吨。进口预估数据同比增长幅度很大,将会使棕榈油库存加速重建,预计将会对远月合约价格形成冲击。

做多棕榈油5、9合约价差

截至3月14日收盘,棕榈油5、9合约价差为278,而上一交易日为218,去年同期为-82,目前价差虽处于高位,但在不断攀升中。从2009年以来的价差走势容易看出,从1月到交割月前一月的历史价差最大值为394,发生在2011年。对比马来西亚棕榈油历年产量变化,发现产量大幅增加的年份正是2011年,而2017年也是马棕榈产量大幅增加的一年,故相比于其他年份,2017年的价差季节性走势规律很可能与2011年相似,价差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和趋势,建议于250以下做多05-09价差。

(关键字:棕榈油)

(责任编辑: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