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5日,国内沿海地区主要油厂一级豆油报价:山东日照5820元/吨,广西防城港5580元/吨,河北秦皇岛5800元/吨,天津5760元/吨,辽宁大连5820元/吨,平均报价5756元/吨,比12月初下跌168元/吨。主要原因是临近元旦,饲料厂有备货需求,油厂采取继续挺粕弃油的策略,距离元旦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短期油厂挺粕弃油接近尾声,同时,期货套利资金在进行买豆粕、卖豆油操作,打压豆油行情。然而笔者认为,国内豆油后市有望否极泰来。
进口豆成本基本稳定
据统计,11月船期、12月份进口的美国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为3241元/吨,比11月份进口美豆到港成本均值上涨37元/吨,涨幅1.1%。截至上周五统计的55个交易日,12月船期、明年1月份进口的美国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为3255元/吨,预计1月份进口美豆到港成本均值在3250元/吨左右,比12月份进口成本上涨9元/吨,涨幅0.2%。
压榨利润逐步萎缩
按照12月份进口美国大豆到港成本均值3241元/吨,对应大连期货12月15日豆粕1805合约收盘价2811元/吨、豆油1805合约收盘价5802元/吨计算,压榨利润为38.1元/吨(豆粕、豆油基差和加工费相互抵消);周平均压榨利润为67.11元/吨,比上周下跌53.89元/吨,跌幅44.5%。
按照12月份进口美国大豆到港成本均值3241元/吨,对应12月15日长春地区油厂报价豆粕3180元/吨、豆油5970元/吨计算,压榨利润为241.7元/吨;周平均压榨利润为247.1元/吨,比上周减少34.7元/吨,减幅13.2%。
期现比值有望反转
期货1805合约豆油、豆粕比值大致运行区间为2~2.6。目前比值在2.06附近,从8月23日的2.44高点,下跌到12月15日的低点2.06,对应期货1805合约豆油收盘价计算,下跌656元/吨,跌幅10.1%;而长春地区现货豆油下跌690元/吨,跌幅10.3%,现货和期货跌幅基本一致。
长春地区现货豆油、豆粕比值大致运行区间为1.7~2.5。目前比值低点在1.88附近,从2016年7月4日的低点1.7,震荡上涨至2017年8月31日的高点2.2。总体运行在买豆油、卖豆粕套利的过程,从8月31日的高点2.22下跌至12月15日的低点1.88附近,短期运行在卖豆油、买豆粕套利。
一般来说卖的商品是下跌,买的商品是上涨的,所以导致现货豆油下跌690元/吨,豆油相比豆粕价格已经被低估,继续低估的空间非常有限,有望形成买豆油、卖豆粕。目前现货下跌幅度小于期货,说明期货有超跌的成分。
拐点预计为期不远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进口大豆成本均值对应盘面压榨利润,与现货压榨利润均在减少,一旦压榨进入亏损,油厂会立即改变目前挺粕弃油策略,采取挺油弃粕策略。届时豆油有一个非常大的上涨空间,保守估计在1000元/吨以上,从比值上看,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豆油已经被严重低估,而豆粕被高估,不过拐点有待观察,预计为期不远。
基差逐步扩大,暂时现货下跌幅度小于期货,随后将转变为现货上涨幅度大于期货,就是说现货牵着期货走。经过3个多月连续下跌,下跌幅度高达690元/吨,利空因素消化得已经差不多,继续下跌空间非常有限。加上贸易商在春节前有备货需求,如此低的价格,贸易商也是蠢蠢欲动,有望启动提前备货。综合分析,短期豆油行情底部震荡,后市有望否极泰来。
(关键字: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