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综述
12月份,国内棕榈油价格继续大幅下跌。截止本月12月29日,沿海主流港口24度棕榈油价格在5100-5210元/吨,大多跌220-270元/吨。
二、市场回顾与分析
1、期货市场:
马盘期货:
MPOB月报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11月产量194.28万吨,环比下滑3.29%;出口135.44万吨,环比下滑11.94%;月末库存255.66万吨,环比大增16.02%。产量基本符合预期,出口远不及预期致期末库存超预期增长,报告偏空。另外,由于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区降水条件良好,预计12月棕榈油产量降幅将小于往年。市场通常依靠印度的需求缓解产量压力,但印度上调关税导致需求放缓,印度11月棕榈油进口量同比减少近11%。因进口关税增加限制采购量,马来棕油因此很可能年底库存会达到270万吨,创近两年最高水平。现阶段马来整体供需情况仍偏宽松,此外,海外相关植物油市场走软,也对棕榈油价格利空。本月马盘继续下跌,截止12月29日,马盘3月主力合约收报2498林吉特,较上月2633大跌135林吉特。
美盘大豆类期货:
本月众目关注的USDA报告已于出炉,美豆产量不变,而出口略降,期末库存因此稍有调高,但符合此前市场预期,同时南美产量维持不变,本次报告对大豆市场影响中性偏空。很显然,本次报告毫无悬念,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另外,美国农业部将2017/18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数据从上月的4.25亿蒲式耳上调至4.45亿蒲式耳,因为来自南美的竞争激烈,大豆出口数据下调。加上巴西政府机构Conab预计2017/18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092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064-1.086亿吨。另外,巴西油籽加工商协会Abiove将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从早先的1.088亿吨上调至1.095亿吨。其次南美有利的降雨天气,这将缓解拉尼娜现象给南美带来的干燥担忧,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有望再度丰收。其次,美国农业部表示,从1月1日起,中国将会降低进口美国大豆船货中所允许的杂质含量。美国动植物卫生检疫局(APHIS)的发言人威尔·维普萨拉称,如果抵达中国港口的美国大豆船货含有的杂质不高于1%,将会加快通关;如果含有的杂质高于1%,可能需要进行检测。中国加强对美国大豆进口船货的管理,加剧大豆市场的利空气氛。毕竟中国是全球头号大豆进口国,如果真的落实检测,那么将大幅削减美豆的进口数量,本月美豆下跌,且一度跌破950美分支撑位。截止12月29日下午15:00,CBOT大豆3月合约收盘957.2美分,较上月997.75跌40.55美分。截止12月29日下午15:00,CBOT豆油3月合约收至32.87美分,较上月34.06跌1.19美分。
大连盘棕榈油期货:
本月大连盘油脂期货继续走低,截止12月29日,大连盘豆油1805合约收盘价5668元/吨,较上月6034跌366元/吨。大连盘棕榈油1805合约收盘价5226元/吨,较上月的5414跌188元/吨。
2、现货市场行情走势及成因分析
国际市场:
马来西亚及印度棕榈油FOB价格:本月中旬开始,棕榈油进口利润明显改善。截止本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FOB报价1月船期报价627.5美元/吨,2/3月船期报价价642.5美元/吨,1月船期到港完税成本5170-5240元/吨,较广州港口棕榈油高出70元/吨,较天津港口高出40元/吨。印尼2月船期CNF中国华南港口价格650美元/吨,完税成本在5190元/吨,较广州港口棕榈油高出90元/吨。3月船期CNF中国华南港口价格660美元/吨,完税成本在5270元/吨。
国内市场:
12月国内棕榈油价格继续下跌,截止12月22日,沿海24度棕榈油价格下跌至4960-5130元/吨。进入最后一周,随着利好消息凸显,棕榈油收复部分失地。截止本月12月29日,沿海主流港口24度棕榈油价格在5100-5210元/吨,但仍较上月跌220-270元/吨。
3、市场成因分析:
由于油厂原料供应十分充裕,榨利仍良好,油厂开机积极性较高,豆油库存仍位于历史高位。加上,随着棕榈油进口利润打开,进口增加,国内棕油库存增多。基本面利空重重背景下,国内棕榈油价格跌至年度低点,广州港一度跌破5000元/吨。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盘面跌的太狠,有反弹修正的需要,月底盘面收复部分失地,且月底小包装备货需求展开,油厂提货速度有所加快,豆油库存较历史高位降5万吨至164万,棕油库存下降2万吨至59万吨下方,令本月最后一周,令沿海主流港口24度棕榈油价格现货价格重新回到5100元/吨上方,但总体仍明显低于上月水平。
三、棕榈油供需面分析
1、供应面
棕榈油进口量:
近期马盘持续下跌之后,前期进口利润略有改善,中国买家入市采购积极性明显提升,12月棕榈油进口量预计调整至55-58万吨左右(其中24度40万吨,工棕15-18万吨),2018年1月棕榈油进口量预计调整至40万吨(其中24度25-30万吨,工棕15万吨)。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546,908吨,较上月480114吨增66794吨,增幅13.9%,较去年同期446218增100690吨,增幅22.6%。11月份24度棕榈油进口347426.78吨,较上月316427.635增30999.145吨,44度棕榈油进口280530.314吨,较上月160843.571吨增119686.174吨。
棕榈油库存量:
随着进口增加,国内库存继续回升,截止本月底,全国港口食用棕榈油库存总量58.71万,较上月49.43增9.28万吨,增幅18.8%。
大豆压榨量:
由于工厂大豆货源供应充裕,且榨利良好,油厂积极开机,按目前的压榨进度,初步预期12月份大豆压榨总量在860万吨左右,高于11月份的808.085万吨,也高于去年12月份的808.945万吨。
大豆进口量: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684,180吨,比去年同期提高10.83%。11月从巴西进口大豆2,760,485吨,同比提高280.79%;从美国进口4,661,950吨,同比减少17.01%;从阿根廷进口665,030吨,同比减少37.31%;从乌拉圭进口414,374吨,同比提高54.59%;从加拿大进口136,707吨,同比减少7.84%;从俄罗斯进口42,711吨,同比提高172.02%。 2017年头11个月中国进口大豆85,990,261吨,比去年同期提高14.78%。
因大豆到港量庞大,2017年12月份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预报到港141船907.75万吨,较11月份的906.05万吨增长0.18%,较去年同期的899.6081万吨增长0.90%。油厂原料供应十分充裕,2018年1月最新预期730万吨,2月份最新预期在600万吨。
豆油库存出现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截止12月底,当周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165.04万吨,较上个月同期的168.29万吨降3.25万吨降幅为1.9%,较去年同期的91.3万吨增73万吨增80.77%。
2、需求面
棕榈油成交量:
截止12月29日,现货豆棕价差在400元/吨,仍处于不合理状态,远低于正常800-1000元/吨的水平,而随着气温不断降低,也对棕榈油勾兑用量也将形成抑制,买家大多转向采购豆油,棕榈油需求量明显低于豆油。与此同时,棕油食用方面,主力军就是方便面,但近来因外卖越来越方便冲击、及生活质量提高,中国方便面销量下跌,且两月来国内外油脂期货盘不断下跌,当前棕榈油终端消耗依旧异常疲软,本月棕榈油成交量“惨不忍睹”。
综上所述,国内外油脂期货盘继续破位下挫,马盘一度跌至2417林吉特,连棕油跌至5106元/吨低位,且国内油脂供大于求,共同打压本月国内棕榈油价格跌至年内低点。但随着利好消息凸显,月底棕榈油现货价格重新站上5100元/吨上方。截止本月12月29日,沿海主流港口24度棕榈油价格在5100-5210元/吨,较上月跌220-270元/吨。
三、后市预测
进入12月份,拉尼娜天气担忧逐步被有利降雨影响所取代,充沛的雨水天气非常有利于南美大豆生长,并且天气预报称,阿根廷1月上半月还将会出现大范围有利的降雨,加上今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大豆有一半不符合2018年即将实施的新规定(杂质不高于1%,超过将需要在港口除杂),这意味着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面临新的障碍。美豆走势受到打压。另外,未来三个月份马来产量状况将决定棕榈油的实际去库存程度。目前预估马来12月产量171万吨,期末库存将达到270万吨,库存量继续增加,如未来1、2月棕榈油产量降幅不明显,马来库存水平有望继续提升,施压于马盘市场。
12月份大部分时间棕榈油行情处于回落通道,进入12月下旬之后,小包装备货陆续展开,油厂反馈,提货速度有所加快,目前山东、广东、广西工厂供应压力都已经有了慢慢缓解迹象,国内油脂库存开始出现降低迹象,豆油库存较历史高位降5万吨至164万,而棕油库存降至59万吨下方,国内棕榈油市场受此支撑,月底终于迎来反弹行情。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大节新年,备货力度远远要比其他节日要大,1月份随着节前备货需求集中展开,棕榈油行情或有望震荡适度反弹,但由于基本面压力犹在,棕榈油行情反弹空间不会太大,且期间将伴随着频繁震荡。预计沿海24度棕榈油上方阻力在5400-5500元/吨附近。买家需要把握好补库节奏,待盘面跌稳时可逢低分批适量补库,在涨幅过大时,不宜过分追涨。
(关键字:棕榈油)